大国首都的时代定位

大国首都的时代定位

风雨兼程,天地开阔。

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路。在这条奋斗之路上,北京答卷印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印证了国家“史诗般的进步”。这座大城跨越的每一分每一米,都能聆听到这个伟大国度波澜壮阔、澎湃前行的强劲足音。

在聚集资源求增长中一日千里的北京,问题也如影随形而来。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一系列辩证关系得以厘清。这是一次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型。北京,站上改革再出发的新起点。

从岁月的山巅回望,40年,除旧布新的中国穿越“历史的三峡”,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终于走到了最为接近梦想的今天。40年,作为大国首都、泱泱中华的心脏,北京以最坚定的姿态,参与和见证着这段辉煌的大历史,忠诚不渝地担当着自己的“首都使命”。

(一)

仲冬的清晨,太阳初升,国家博物馆前早早人头攒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每天都会吸引数万观众,摩肩如云。

恢弘展览的一角,有张北京地铁老照片:上世纪80年代初的苹果园,一列绿白相间的列车徐徐进站。车厢外壳投射出那个时代的审美观。

40年前,北京地铁在全国独此一家。而北京地铁只有一条线,全程只有24公里。

彼时,中国这个刚刚从困顿与落后中醒来的大国,这个大国的心脏首都北京,人民耳畔振聋发聩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现在很需要跑起来”!

岁月的列车呼啸而过。

当时针指向2018年的最后几天,这个古老的国家已在“历史的一瞬”中翻天覆地、沧海桑田,上演了当代世界最激动人心的奇迹。

在北京上空鸟瞰,这个曾经“出了二环都是庄稼地”的陈旧古都,已成长为与纽约、伦敦比肩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从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到高楼林立的CBD,从绚丽独特的鸟巢到充满想象力的新机场,无不洋溢着盛世气象。

40年,北京全市GDP增长40倍,城镇居民年收入增长近170倍。就以地铁线论,从1条发展到22条,600多公里长的轨道交通密如蛛网,助力人们在大都市里高效率地工作打拼。

风雨兼程,天地开阔。

有人说,“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路”。在这条奋斗之路上,北京答卷印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印证了国家“史诗般的进步”。这座大城跨越的每一分每一米,都能聆听到这个伟大国度波澜壮阔、澎湃前行的强劲足音。

千年古都,与祖国同行。

(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北京,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窗口,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是这场勇毅实践最具指标意义的一个舞台。

“开放”与“放开”,这是改革的鲜明主题。

1979年国庆,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竣工剪彩。这个新中国第一个装备现代化设施的候机楼,外观设计是“东方巨人伸出双臂”的意象。除了首都机场,入选1980年代版北京“十大建筑”的还有国展中心、国际饭店、长城饭店,定位都是“打开国门打开窗”。

刚刚建成的国展,迎来了1985年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这是当时新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博览会,26个国家和地区的旗帜迎风招展。记者振奋地写道:“中国人从这里认识世界!”

两年后,肯德基在前门西侧开出新中国首家“洋快餐”。中国餐饮业开始引进外资,不单让国内消费者瞩目,亦成为外电争相报道的重大新闻。

而无论国展中心的德国机械、建国饭店的中央空调,还是肯德基的薯条炸鸡,都急速刷新着中国人对于“国际”的认知。什么是先进科学技术?什么是现代用工制度?什么是标准化管理?什么是品牌营销?一切的一切,都迅速引发学习借鉴的风潮。

1980年代上半期,作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首钢率先提出打破条条框框“利润包干”:包死基数,确定上缴,超包全留,欠收自负。多创能多留,职工有了积极性,企业当年实现利润超3亿元。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段,中关村的一群科技人员走得更远。在打造“中国硅谷”的感召下,他们跳出工厂高校、科研院所的围墙“下海”创业: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几年后,这里赫然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电子一条街”。

梦想与焦虑交织,变革与重构碰撞。

《时代》周刊曾质疑中国改革:“能让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来个180度大转弯,就如同让航空母舰在硬币上转圈,难以置信。”然而,40年后,“航空母舰”已在硬币上完成了无数个华丽转身。

支撑这种旋转的,是激荡在神州大地上上下下每个角落,期盼缩短与世界“时差”、期盼改变民族与个体命运的激情。改革就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第一推力”。

(三)

历史的巨笔,悄然描摹着北京的新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城每十年更新一次地图,变化并不大;进入1980年代需要每五年更新一次;1990年代前期变为一年更新一次;1996年后已经变为每半年更新一次。

1989年,北京的大型公路立交、公路铁路立交桥已达61座,长虹飞架遍京华,其中占地26公顷的三元桥全部工期只用了9个半月。有老报人这样礼赞立交桥:北京的虹呵——首都通向现代化的桥!

1990年5月,第11届亚运会33个场馆在京华大地兀然崛起。全国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场馆工期都提前了半年到一年。一位革命老前辈意味深长地说:“有的人总认为外国的月亮圆,我看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可能还圆得更好一点。”记者这样在报上提炼:上下同欲者胜!

北京在变,日新月异。

老北京惊呼:出门都不敢认了!过去门禁森严的“外宾专店”——友谊商店转而大搞装修吸引北京市民。而不远处的秀水街上,扛着大编织袋的“洋倒爷”和摊主砍价,一个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一个操着半生不熟的“洋话”,那么斤斤计较,又那么随便自然。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活愈发现代,城市心态日益开放……北京,这个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首要窗口,距离国际大都市越来越近。

2001年7月13日晚,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缓缓说出“北京”二字,首都沸腾了!中国沸腾了!守候在天安门广场的几十万民众,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多少人泪流满面。两年后,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在洼里乡破土动工,北京成为世界上建筑吊车最多的城市,出租车司机从ABC起步学英语。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奥运会,让世界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里,见证中国的崛起,也让北京在一个更加清晰的坐标下,服务祖国的成长。整个盛会筹办的过程,成为北京实现城市发展升级、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社会生态环境、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最大契机。

2008年8月8日晚,29个灿烂的“烟花脚印”,沿着北京中轴线一步步走向鸟巢。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的国度再次刷新了世界对她的想象。而这场无与伦比的盛会,也让北京在与祖国的同频共振中,完美展现了大国首都的形象。

(四)

因“都”而立、因“都”而兴。

但置身大国首都“聚光灯”和“放大镜”下的北京,日益感受到“成长的烦恼”,也日益暴露出“无序的短板”。

40年来,北京中心城区以“摊大饼”方式向四周拓展,总面积扩大了约6倍。据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北京全市八分之一的产业活动单位和71.8%的就业岗位集中在城六区。而2016年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161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

如硬币之两面,在聚集资源求增长中一日千里的北京,问题也如影随形而来。巨大的人口规模,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推高了城市运行成本,加重了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难度。蓝天难现、繁星无影、拥堵难行,“大城市病”不仅降低了市民的幸福感,也影响了首都功能的发挥。

过犹不及,失焦则乱。

对于已经顶到资源环境容量“天花板”的北京而言,一味功能叠加、什么都搞的“加法”逻辑,很难再“堆”出城市发展,反而导致城市像一个虚胖巨人,负重难行。

“不能把难题都留给后人!”而破题,必须从思想认识上廓清迷雾。

2014年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奋斗目标,发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

总书记一语道破首都发展中矛盾的根源:“北京的问题,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

2017年2月,又一个早春,总书记再次来到北京视察,他强调,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

醍醐灌顶,拨云见日。

“北京要发展而且要发展得更好”——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四个中心’就是首都功能,首都发展就是‘四个中心’功能的发展。”

2017年金秋,北京城市新总规发布。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一系列辩证关系得以厘清。

(五)

知一重非,进一重境。

这是一次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型,结束“摊大饼”式惯性扩张,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

这是一次战略棋局的根本突破,跳出行政区划的“一亩三分地”,更加主动地从国家发展需要的高度配置资源,追求京津冀“势”的血脉相融、浑然一体。

这是一次资源要素的重新梳理,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粗放路径,构建“高精尖”,做好“白菜心”,让北京经济的含金量更加经得起考验。

北京,站上改革再出发的新起点。

2017年8月,随着北京产业转型升级,扎根通州近40年的东方化工厂整体拆除。按照城市副中心规划,未来这里将成为城市公园所在地。老员工们依依不舍与这朵当年的“工业之花”合影,不舍之中更有希冀:“以后好啦,咱们老厂变‘绿心’,要成北京最宜居的地方!”

四处滑动的配料机器人,巨大的机械臂,自动避障的AGV小车……走进亦庄开发区各大企业,到处都是智能制造工业4.0的图景。面对用地几近饱和的现实,亦庄强化每个产业中最具实力的“尖子”,以占北京0.35%的土地,贡献了全市20%的工业增加值。

“舍”是为了“得”,“疏”是为了更好地“进”。一般制造业企业、批发市场、物流中心正有条不紊地疏解出京。根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未来3年再退出企业1000家左右,让“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历史的跨越刚刚开始。北京,只争朝夕。

(六)

跳出北京看北京,思路一变天地宽。

2017年11月30日,随着最后一家市场“东鼎”闭市,“动批”彻底告别北京核心区,腾退后的空间将用于发展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

“八点,在海淀科技大厦开‘烧脑’私董会,下午两点,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接待创业团队”。城际高铁上,“科技候鸟”“创业候鸟”的双城故事越来越多。从涿州乘高铁到北京西站只需20分钟,坐高铁上班“连盹儿都不敢打”,生怕坐过了站。

产业重构,资源整合,角色优化……空间圈、时间圈的改变,日渐重塑着这片热土上人们的视野和心态。

首都地区环线高速贯通,环京生态圈延伸,大气治理变“各自为政”为“联防联控”……大家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干,“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日渐显现。

一体相连、生生不息。

对于北京而言,这是发展的纵深所在、潜力所在。对京津冀而言,光明的未来已在路上。

(七)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看到的都是灿烂的笑容。许多人还向我们挥手,给我们拍照。”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闭幕,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为北京竖起大拇指。在重要的国家主场外交活动中,北京人再次以自己的热情大气,让世界体味到礼仪之邦的文明底蕴,感受到大国首都的开放自信。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将极大程度地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客观上促进了国际城市的崛起。随着“世界向东看”,今天的中国,正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而北京,也必然需要交上自己的时代答卷:

这将是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

这将是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

这将是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这将是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谐宜居城市;

这将是一座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我们贡献更多“北京智慧”,提供更多“北京方案”。

(八)

清晨,地铁2号线西直门站熙来攘往。

站台东西墙壁上,《大江东去图》和《燕山长城图》两幅巨大的壁画依然静默雄浑:三峡险峻江流奔涌,崇山巍峨城墙蜿蜒——一切就如1984年开站时的模样。

从岁月的山巅回望,40年,除旧布新的中国穿越“历史的三峡”,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终于走到了最为接近梦想的今天。

40年,作为大国首都、泱泱中华的心脏,北京以最坚定的姿态,参与和见证着这段辉煌的大历史,忠诚不渝地担当着自己的“首都使命”。

大江东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四十不惑。新的北京故事,刚刚翻开序章。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