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三个“伟大飞跃”(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用三个“伟大飞跃”,精确概括了40年改革开放给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带来的极大改变。认真回顾和总结这三个“伟大飞跃”,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立潮头、接力奋斗,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但是,我们已经实现了的“富起来”还只是就国家整体经济状况而言的。一方面,“富”不等于“强”,“富”主要是指经济上的充裕,“强”需要以经济上的充裕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经济上的充裕,还包括国家政治上的影响力、文化上的感召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防和军事实力等。另一方面,“先富”不等于“共富”。改革开放初期,在人们生活普遍贫穷的情况下,我们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激发发展活力,把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地区富裕起来了,经济发展的“蛋糕”已经做成世界第二了。在这样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如果还是继续单纯地强调做大“蛋糕”,而不注意分好“蛋糕”,就体现不出做大“蛋糕”的目的,也会影响做“蛋糕”的人的积极性。物质丰富了,但发展极不平衡,贫富悬殊很大,社会不公平,两极分化了,能得人心吗?不得人心,国家凝聚力、人民向心力从何而来?民族复兴的强国梦何以实现?

基于这样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紧紧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使我国发展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比如,国家实力的持续增强惠及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持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基础上,民生得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人民得到更多更公平的实惠。2013-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2.7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与此相伴的是,全国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城镇新增就业一直保持在每年130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由8249万人减少到3046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近5亿增加到超9亿,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民;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7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8微克/立方米。可以说,当代中国每个人都在共建共享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切身感受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再如,国家反腐的显著成效赢得民心。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一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就坦然面对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提出“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打铁还需自身硬”。随即,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国际追逃工作要好好抓一抓”,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到“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由治标开始,以治标赢得的时间和民心逐步迈向标本兼治。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对此,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党风、民心大振,党的全面领导也更加坚强、更有力量。

又如,国家权益的强力维护顺应民意。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突变,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针对香港有些人挑战中央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权威,中央政府严明中央全面管治权与特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针对台湾局势的变化,大陆方面在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的同时,坚决反对“台独”势力,誓言“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针对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中国对钓鱼岛海域的监视监测常态化,使中日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能力发生逆转;针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同时积极推进南海岛礁建设,2016年已有民航客机成功降落南沙新机场;针对“逆全球化”思潮在西方蔓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针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国表示将继续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坚定不移维护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所有这些,都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近年来做成的大事好事。这些大事好事,既强力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也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是说这一飞跃已经实现或者马上就能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一目标。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我们扎实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既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在改革开放的路子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来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出现在党代会报告的题目中,成为其最鲜明的主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少了一个“有”字,一直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使用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这更加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

尽管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是“始于毛、成于邓”。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由于没有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不得不照抄前苏联的办法。但此后不久,苏联模式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同志率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正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我们党决心走自己的路,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理论成果,但是在后来的实践中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已经探索出来的这条正确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同志认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从历史回顾中,我们可以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新的时期开创的,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条道路最先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被探索被发展的,后来又逐渐被赋予了理论、制度、文化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最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出明确界定的是2007年党的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作出的全面解释。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了微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没有变;删除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这句话,因为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门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增写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句话,把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写了进来;在原先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增写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为国家建设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升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后面增写了“美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