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掌控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权

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掌控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权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优势,尽快转化为话语优势,从而充分发挥主流思想文化举旗定向、激浊扬清的功能和作用,为全社会提供持续的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智力支持,既是当前加快构建主流舆论矩阵的现实需要,也是凝聚发展“最大公约数”的必由路径。

真理是用来说的,是不怕讲出来的,更是指导实践又被实践检验的。由法国学者福柯所提出的关于“话语即权力”的定义,已然随着舆论对社会存在产生的强烈反映与强大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优势,尽快转化为话语优势,从而充分发挥主流思想文化举旗定向、激浊扬清的功能和作用,为全社会提供持续的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智力支持,既是当前加快构建主流舆论矩阵的现实需要,也是凝聚发展“最大公约数”的必由路径。

500548767

注重道理与真理同向发力,在春光明媚之中掌控“制脑权”。“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真理之辩,多体现于道理之争。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任何‘主义’都是讲的‘大事’的‘大道理’。”由此可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就必须注重在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中,通过用最新的道理去指导新的实践、解读新的事物、传播新的理念,进而牢牢占据思想制高点,掌握舆论话语权。

稍通乐理的人都知道,音乐的高调给中调和低调提供了对比的音阶。主音不振,则杂音不绝。许多事实说明:社会思潮越是此起彼伏,观点流派越是纷争激荡,舆论格局越是多元分化,人们越需要高屋建瓴的科学理论指导,越需要廓清迷雾的思想之光映射,从而认清风云变幻之中的某种必然,看到错综复杂里面的固有逻辑,明辨形色各异背后的本质特征。惟其如此,才能及时回应时代提出的精神命题,解答群众关注的实践课题。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危急关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啻黑暗中的闪电。实践一再证明:在大是大非面前,大道理有拨云见日之功;在去蔽破障关头,大道理有醍醐灌顶之效;在凝神聚力方面,大道理有徙木立信之威。主旋律不唱响,雀喧鸦噪之调必然轮番上演;大道理不归位,鸡鸣狗盗之徒就会大行其道。

依托理论与舆论同频共振,在播撒时雨之润中坚守“主阵地”。打赢如今的战争靠的可能不是最好的武器,而是最好的叙述方式。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核弹与航母”已隐居幕后,“意志与思想”正走向台前。影响与反影响、改变与反改变、渗透与反渗透的“政治主权”争夺战正轮番上演。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和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权,既要依靠有芒的理论利器,把重大现实问题讲清讲透,又要依托润物细无声的舆论载体,让主流思想文化入耳入脑入心。要使理论宣讲的好声音似黄钟大吕,舆论宣传的正能量如春潮澎湃,帮助人们在明辨理论是非中筑牢思想防线、在端正价值立场中清朗舆论生态。

民国文人刘文典曾把写好文章概括为“观世音菩萨”,即多观察,懂世故,讲音韵,怀济世救民之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话语方式是否对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解析力,决定了能否对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尤其是社会信息化往往造成舆论的分散化,深刻的思想观点必须通过定位精确、表达精准的传播风格,才能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传播效果。这就是当代语言体系分众传播的实际问题。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不难发现,善于将“高大上”的施政理念,化为“接地气”的口耳相传,是“习式风格”的完美体现——“治大国如烹小鲜”赓续文化血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直抵百姓心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令人如沐春风……这些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语言风格,让人一听就茅塞顿开,一看就豁然开朗,一念就回味无穷。因此,用高度凝练的话语提纲挈领,对大众关注的问题和现象传道解惑,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通过分众定位、准确对焦等形式,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直观的生活逻辑,让枯燥的“理论说教”转变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悦读”,才能产生传播合力、形成传播攻势,进而建构起全方位、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以犀利精准的笔触激浊扬清,用简洁明快的逻辑正本清源,做到战斗性和建设性相融相通、政治性和逻辑性共存共赢。

坚持熟知与真知同步延伸,在映射晨星之明中传播“好声音”。列宁曾经讲过:“真理是过程”。唯物辩证法也告诉我们:实践是人们和客观物质世界发生联系的、主客体统一的活动。因此,人们认识真理的实践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反复就不能认识真理,不反复就不能接近真理,不反复就不能到达真理。

“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在不同条件下,“熟知”可能滑向“三人成虎”的谬误,也会在耳熟能详中搭建通向真理的阶梯。因为真理通常是朴素的,既不如谎言那般花哨好看,也不像诡辩之术花样百出。因此,话语传播不仅仅是“说什么话,怎么说话”的技术元素,也是牵涉与影响到引领社会思潮、塑造价值认同、架构传播路径的系统工程,从而让理论常识的灌输与思想共识的汇聚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由是观之,理论大众化“最后一公里”的打通,必须依靠借力新兴媒体,在“微”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动脑筋,在特色化、分众化上下功夫,着重宣讲好理论故事,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价值,不断通过“接地气”的传播手段,让党的科学理论与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生动起来、亲近起来、温暖起来,起到与发挥“接天线”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更好地引人入“道”、启人悟“道”,引导受众通过“闻而时习之”,不断拉近科学理论同实践、同基层、同群众的距离,使人从知其然到以为然,最终深以为然;进一步使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既能仰望天空,又能脚踏实地接地气。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曾经说过: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争夺实质上是人心的争夺。当前,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带来不同制度、文明间的剧烈整合与竞争,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形神兼备、体用兼修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体系,在以攻势取优势,以争鸣求共鸣的话语权博弈中,着力增强政治话语体系的真理性、打造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性、提升大众话语体系的兼容性、拓展网络话语体系的开放性,以话语体系的创新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石,切实把人们关注的问题解读出来,把人民的共同意志凝聚起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凝聚“向善”的正能量,扶持“向上”的精气神,用思想的力量引领社会风尚,靠价值的内核引导社会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优势真正转化为话语优势,为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用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行稳致远,走向光明的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青岛市第一看守所)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