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上下功夫 教育更立得住

“情”上下功夫 教育更立得住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是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新时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效益,避免口号化、标签化、简单化、强压式等问题,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情”上下功夫,以满腔热情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感召力和实效性。

通情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通则理达。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云:“以今忖古,益知延之之不通情理矣。”情理,说的就是人情与道理。从古至今,是否通情理,是人们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否通情理,直接影响到官兵对于教育是否接受认可,能否入心入脑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回顾多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可以发现,符合普遍道义情感准则和事物内在逻辑的教育,最易为教育对象认可和接受。把道理讲得入情入理,以情感沟通促进思想交流,以科学理性驾驭情感流动,融情于理、理中带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最富有成效。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以理服人、以理教人,就要真正从历史、理论、制度、形势上讲出内在的合理性,运用真理的逻辑力量去说服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官兵知其道、明其理,在普遍真理与现实感受的共鸣中,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每个中华儿女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四个自信”。

讲情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情感的集合体,没有情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深入人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思想不是它们被记住的时候就变成神圣而牢不可破的,而是在它们生存于充满朝气的情感波澜之中,生存于创造和行动之中的时候,才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情感沟通,能有效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情感,促使其思想认识向积极方向转化和升华。这种情感源自于朴素的人民观,只有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才能对其产生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温度、接地气。人民军队中,广大官兵是部队建设的主人,具有无穷的创造力,最值得学习和尊重。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情感,关键在于端正态度,树立起教育也是服务的意识,通过多种方式触发官兵美好的情感体验,唤起官兵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合情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须体现时代的主题、时代的情感、时代的特征。马克思说过:“人不仅用思维,而且用全部情感向自己证明对象世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合情境,就必须立足强军实践,关注形势任务发展变化,聚焦官兵思想动向,积极回应时代呼声。习主席指出:“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不放。”强军兴军征程中,必须紧紧扭住官兵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搞教育,做到官兵的思想延伸到哪里,教育就跟进到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要敢于触及理论热点和社会焦点,热切回应官兵关切,使教育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与官兵的情感共鸣中,拉直官兵心中的问号,焕发勃勃生机,彰显独特魅力,为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积极作用。

有情怀。有梦想、有追求的人,都是有情怀的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情怀引领我们追求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仰望星空、超越世俗,拥有崇高宽广的心境和胸怀,具备不以功利得失作为自己行为标准的崇高品质,把国家富强、军队强大、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理性的作用,更需要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需要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人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时候,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是通过有情感参与的过滤系统实现的,如果缺乏情感沟通,主体发出的信息就难以被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坚守和“甘当绿叶扶红花、名利面前不争功”的豁达姿态。这源自于对崇高事业的价值认同和对本职岗位的朴素热爱,体现的是一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应当有深沉的历史自觉,以寸土必争、寸土不让的勇毅,坚守意识形态领域的“上甘岭”。要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战位”,不断强化阵地意识,坚守初心,保持定力,着眼各类危机考验,在最关键的当口站好桩,在最紧要的部位吃住劲,在最需要的时刻稳住神,任何时候不退缩不懈怠不动摇。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用真理和人格的力量,满腔热情地去激发、培养、升华广大官兵的思想觉悟和积极情感,激励广大官兵奋发进取、努力工作,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