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帮扶 名医名院辐射津冀

托管帮扶 名医名院辐射津冀

在北京,有一群医生每天穿梭在京津冀。河北燕郊,北京朝阳医院的医护团队为患者守护健康;河北张家口,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和耳鼻喉科专家为这里的患者“耳聪目明”尽心尽力;来自天坛医院的专家,保卫着患者的“脑健康”;河北保定,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们为保定及周边儿童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5年来,北京的名医名院动起来,更多的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数说

京津冀三地已确定33个医学检验项目在296家医疗机构互认,21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155家医疗机构共享,有力提升三地医疗同质化水平。看病绕不开医疗保险。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逐步实现三地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互认。目前,京津冀互认9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三地异地居住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都可从中选择异地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在居住地就近就医并按照参保地相关政策享受待遇。

事例 北京医生来到家门口

2017年7月24日,张家口市第四医院与北京同仁医院正式签署医疗合作协议,第四医院挂牌“北京同仁医院张家口合作医院”。两院共建四个独立亚科,分别是眼外伤科、角膜病科、耳科和头颈外科,希望以点带面推动第四医院医疗技术进步。2017年8月7日,北京同仁医院的四名专家来到这里,开始组建四个科室,李琦琰和他的同事们开启了京张之旅。

李琦琰是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资深专家。来到这里,不仅负责组建眼外伤科,同时担任第四医院的副院长。“根据分工,我主抓医院三级眼科医院评审工作,协助管理眼科和科研教学工作,具体负责眼外伤科、角膜病科的管理、临床和科教工作。”很快,在李琦琰和另外一名眼科专家闫超的努力下,张家口市第四医院的眼外伤科、角膜病科成立了,这也填补了张家口地区眼科诊疗领域的短板,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市的患者,疏解了首都压力,使第四医院医疗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内窥镜下的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内窥镜下的睫状体光凝术,填补了张家口市甚至河北省的空白。角膜病科开展了张家口地区第一例角膜移植手术,一年完成角膜移植80多例,同仁医院援建的张家口市第四医院眼库初具规模。通过专业结合,完成内窥镜下玻璃体手术联合角膜移植术这类复杂手术,即填补了空白又扩展了团队医生的眼界和思路。北京同仁医院的医生来到张家口市第四医院工作后,仅眼外伤中心团队医生接诊患者超过8000人次,完成各类手术1500余例,其中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和外伤手术近500例。患者们不但对疗效满意,更对科室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给予盛赞,第一批出院的6位患者自发组织为眼外伤科全体医护人员赠送锦旗。

闫超医生带领建立的角膜病科,已经累计收治住院患者近千人次。在北京同仁医院科室开展各类角膜移植手术填补了张家口市眼科学科发展的空白,成功使百余名角膜病变致视力严重受损的患者重见光明。手术中使用的角膜供体由北京同仁医院眼库优先提供,大大缩短了手术等待周期,不仅惠泽张家口地区患者,晋、蒙乃至全国各地患者纷纷慕名而至。闫超还为当地的医生专门撰写了2万余字的《眼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角膜病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案,为院内及张家口全市的眼科医师进行培训,以规范本地区眼科从业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北京同仁医院龙海珊主任带领下,第四医院耳科累计收治住院患者近千人。耳部恶性肿瘤、先天性耳畸形、自身免疫性耳疾病、咽鼓管疾患、面瘫的手术治疗及人工听觉技术植入手术等这些项目,以前在张家口市都属于空白领域,龙海珊的到来,填补了这些空白。

托管 帮扶平谷 辐射河北

2016年4月8日,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充分协商,三方签署“委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管理平谷区医院协议”。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正式挂牌。对于远郊居民来说,能够在家门口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治,免去了往返的奔波,降低了就医的成本。托管将近三年来,友谊平谷医院获得了快速发展,北京市卫健委2018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排名第10名,平谷区百姓就医的获得感有了明显提升。依托北京友谊医院的品牌资源优势,平谷区医院的管理水平、学科优势和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友谊平谷医院成为京东地区区域医疗中心,不仅让平谷区本地的居民受益,更促进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为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医疗保障,为分级诊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友谊平谷医院与友谊医院联合,配备班车,保证友谊专家到平谷医院开展医疗工作。为了适应远郊区患者就诊的习惯,满足患有多种疾病患者的需求,友谊医院多个科室的专家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于每周日上午(节假日除外)组团到平谷医院出门诊、查房、做手术、做培训等。心内科、泌尿科派驻执行主任,帮助科室进行系统管理。两家医院还成立了11个重点学科专家工作站,为平谷医院培养医疗人才,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分流 缓解首都医疗服务压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河北患者留在本地就诊,这离不开北京市的统筹部署。近年来,北京市统筹谋划20余个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疏解项目,通过整体迁建或建设分院等形式向北京城市副中心、郊区、新城等资源薄弱地区转移,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均衡合理布局,纠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政策协同,持续推动京津冀重点卫生项目合作。先后开展北京-河北燕达、北京-张家口、北京-唐山、北京-承德、北京-廊坊及北京-保定等多个合作项目,持续提高河北燕郊以及北京西北、东北、西南方向周边重要节点城市和地区的服务能力与水平,适应当地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合理分流河北等地患者,有效缓解首都医疗服务和城市运行管理压力。京津冀根据三地的卫生资源、服务能力和地理区位特点,在重点区域上各自分工负责,在工作机制和政策上予以协同对接,创造协同发展整体效果。

展望 逐步推进建立三地转诊机制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北京市将持续加强京津冀医疗卫生政策协同。落实国家分级诊疗制度有关政策措施,选择部分病种,依托京津冀区域医联体,逐步推进建立三地转诊机制。完善京津冀三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建立健全督导机制,形成定点医疗机构和互认共享项目动态调整制度,逐步扩大互认覆盖面,定期评价互认效果。支持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医学影像工作。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鼓励京津优质医疗卫生机构在河北建立不同形式医疗联合体,深化京张医疗卫生合作,加强冬奥会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建设。深化基层卫生服务合作交流,完善合作机制,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同时,北京市还将继续做好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项目合作。重点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核与两翼“比翼齐飞”,加强交流和相互学习借鉴探索。根据雄安新区规划和发展需求,加大对河北雄安新区的医疗卫生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北京宣武医院等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合作项目。推进河北环京津周边地区重点市(县、区)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持续推动北京对河北燕达、冬奥会举办地河北张家口,产业承接地唐山曹妃甸、承德、保定及廊坊等地的对口支援,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促进更多的外地患者选择就近就医,减少对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医疗服务压力,有效缓解“大城市病”。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