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国理政连续性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治国理政连续性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3年1月5日,习主席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微信图片_20190405194922

▲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主席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这一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两个30年”重大历史问题的根本立场和鲜明态度。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正确理解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历史连续性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

其一,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之后,从十三大到十九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

其二,它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牢牢把握的理论和实践主题,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持续探索、不懈奋斗的重大历史主题。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但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重要成果。

其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同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有益探索和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建设性成果,都紧密衔接、与时俱进,是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持续创新升华形成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展开的科学理论体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主席全部探索实践中;又像一根大梁,贯通、支撑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个理论大厦。

把握住主题,就把握住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核心要义和逻辑主线。可以说,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历史连续性中牢牢把握和彰显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既是2013年“1.5”重要讲话(注1)、2018年“1.5”重要讲话(注2)的总基调,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基调。

微信图片_20190405195052

▲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

习主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这个总基调告诫全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它发出的强烈政治信号,就是让坚定者更加坚定,让疑虑者消除疑虑,让观望者不再观望,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不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主题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奋斗的精神内核,凝结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大势和中国人民的最大期盼,郑重宣示了新时代党的旗帜道路、精神状态、历史使命及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决心,明确提出了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治要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看待“两个30年”

我们党98年走过的路,是一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既面向世界也扎根中国,既借鉴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益经验,也汲取传统社会主义历史教训,不断克服“左”和右的错误与挫折,不断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打造革故鼎新的新局面、新格局,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道路。

习主席强调应该拉长时间尺度,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起源到开创、再到新时代的历史连续性,蕴含着正确看待和把握“两个30年”、从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发展历史连续性中把握中国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科学认知。

1.前30年探索卓越但遭遇重大挫折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和毛泽东对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曲折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毋庸讳言,由于建设经验不多,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出了主观主义偏差,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所有制急于求纯和经济建设急于求成等错误,甚至导致“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探索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这些刻骨铭心的教训,我们不能忘却。习主席讲不能全盘否定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并不是忽视甚至掩盖“文革”前和“文革”本身的错误。他明确强调,“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进步。

2013年“1.5”重要讲话谈到“两个30年”时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建议大家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找出来再看看。”旗帜鲜明维护《决议》,对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

微信图片_20190405195150

▲ “一五”计划为中国奠定了重工业基础

2.后30年成就巨大但问题引人注目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人民、国家和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成就摆在那里,没有人能否定得了。但是,充分肯定后30年,并不是说后30年一点问题都没有。只有成绩,没有问题,显然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快速发展后,经济发展方式和质量、发展动力与平衡、阶层差距扩大、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等问题,都史无前例地凸显出来。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习主席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看待和把握好“两个30年”的关系、坚持走群众路线、强化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等。

存在问题并不可怕,但,如果一系列积累起来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人们就会对这条道路产生各种误解和质疑。比如,有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成是“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有人说改革开放“背叛了社会主义”“搞了修正主义”,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等等。

这些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必然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带来严重消极影响,甚至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也可能得而复失。

微信图片_20190405195248

▲ 新旧对比感受浦东改革开放巨变

3.改变势所必然,必须勇于开创时代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之前的一段时期,上述长期积累的问题摆在我们党面前。中国发展面临着选择: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延续既往某种“避难就易”的“维持”方式,同样也维持不下去了。当时中央大政方针落实面临巨大阻力,改革和建设各领域存在许多十分严重的不正常现象。

对此,习主席和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样,忧心忡忡。他尖锐指出,对存在的问题再不从根本上加以整治,党和国家就有蜕化变质的危险。改变势所必然,但路在何方?党中央和习主席就在这种情况下展开了不平凡的探索实践。

习主席不平凡的探索实践,集中体现为通过“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呈现出鲜明的继承、重塑、超越特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破除对它的种种误读和歪曲,更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破除误读和歪曲,是坚持、继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则是发展、重塑和超越。

习主席不平凡的探索实践,既继承了“前30年”的合理成分,又兼顾总结“后30年”的有益经验;既注重从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角度看问题,又兼顾从有法治规范的生产关系调整角度看问题,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特别关注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展现了更加全面、高度综合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展现了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历史合题”新境界:把改革开放之前30年有益探索,与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党带领人民持续推进发展进步积累的建设性成果有机统一起来;展现了一种“两手都硬”的新状态:使党的建设、法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领域都同经济建设一样硬起来,彻底解决了过去“一手硬、一手软”所导致的全局性不良发展生态。

微信图片_20190405195422

▲ 海南省海口市1993年与2018年对比

换句话说,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的时代形态:强调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没有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没有变等,这些都是继承。在此前提下,树起强起来的新时代内涵、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共同富裕新导向、对外奋发进取有为新姿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新定位,等等。这一切,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正确把握“两个30年”必须坚持破除“老路论”和“邪路论”

历史表明,中国道路至少需要有两大发展前提:

一是实现国家独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确立了中国独立发展的“国家主体资格”。这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所必需的根本政治前提。

微信图片_20190405195521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二是推进改革开放

就是在社会制度上避免成为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的附庸,同时又对西方发达国家开放,全面吸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成果,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和邓小平开辟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坚持走这条道路,在“站起来”“富起来”基础上,迎来了“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上下求索、历经磨难开创出来的强国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其概括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一言以蔽之,就是保持自身独立性,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发展。

微信图片_20190405195609

▲ 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

然而,这条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一些人主张回到改革开放之前封闭僵化的老路上去,另一些人则主张走改旗易帜的“西化”邪路。他们都把“改革开放前30年”与“改革开放后30年” 对立起来,要么用“前30年”否定“后30年”,要么完全相反,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割裂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连续性。

在这个问题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清醒、更清醒”地认识到,习主席讲不能否定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是从整体上、从我们党“两个30年”治国理政的历史连续性上讲的。必须着眼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历史连续性,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深刻认清“前30年”有益探索与“后30年”开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是前后相随、连续不断、相互支撑和不可分割的;分割开来、对立起来,都是不科学、不理性的,是完全错误的。

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把“两个30年”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认识和做法,都必然造成党执政历史合理性的断裂,造成对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发展道路曲折艰巨性的否定性误读,这在政治上不仅是幼稚的,而且是极端危险的。而习主席关于正确看待和把握“两个30年”的思想、关于这“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的思想,恰恰蕴含着极具理论与实践穿透力和超越性的政治意蕴和历史智慧。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之前总体上欠发展的时代,与改革开放发展起来之后出现很多新问题的时代,完全是两个发展阶段、两个发展层次上的问题。当下中国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只能面向未来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破解,在不断前进中通过累积社会进步来破解,而不是“走回头路”。党中央和习主席所做的是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历史合题,这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

微信图片_20190405195700

▲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

习主席强调,“不左顾右盼,不留退路后路”“不要在我们执政这个阶段出现什么重大的颠覆性问题。”“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但没有历史眼光,没有长远眼光,也干不好当下的事情。”我们的事业是不纠结于前人是非,不断累积建设性成果,不断发展壮大的事业。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纷繁复杂、众声喧哗的现实思想文化交错、冲突和斗争中,就不会为各种杂音、噪音所困扰,就不会在理论和实践上摆来摆去,迷失方向。真正增强政治定力,把准发展大局和正确方向,坚决维护好、执行好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

1.2013年“1.5重要讲话”指:习近平在新进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2.2018年“1.5重要讲话”指: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作者系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