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新时代治国理政一脉相承(3)

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新时代治国理政一脉相承(3)

四、坚持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担心,强调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会削弱物质的决定作用,影响和冲击改革开放事业,影响和冲击经济建设,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会无限扩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人的主观愿望严重脱离客观实际,最终走向唯心主义,重蹈失败的覆辙。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坚持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并不是不要物质的决定性,也不是不要意识的能动性,而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发挥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既要立足自身实际,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只有在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下,物质的决定作用才富有价值;只有在坚持物质决定作用的基础上,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和立场;只有坚持物质的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人类才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并进一步改造世界。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原理。

坚持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里讲的“实事”,本质上就是指物质的决定性,就是立足于客观实际;“求”,就是指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勇于进行探索追求。实事求是是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纵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的客观实际、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他还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对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进一步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最根本的也是要依靠实事求是。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我们必须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联系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的历史进程,联系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进程,联系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物质文明,也要重视精神文明;既要重视经济建设,也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也要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也要看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更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物质的高度发达和丰富并不能给人带来充足的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这就提示我们,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的地方把经济建设当作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软指标,把“GDP增长”看作衡量政绩的唯一标准,把高楼大厦当作最重要的政绩,片面追求物质效益,淡化或者轻视、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导致人们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念崩塌、行为方式异化,“店大欺客”“假冒伪劣”“妖言惑众”等现象屡见不鲜,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泛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受到冲击。长此以往,已经取得的物质文化成果也不能保持长久。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必须坚持既要抓经济建设,也要抓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物质和消费,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同时,我们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牵引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物质利益,更要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和标志。人的这一社会本质,要求我们不能单纯追求个人价值,还要追求社会价值,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现实情况看,一些人为了追求自己的个体价值和个人价值而不惜侵犯别人、掠夺社会。比如,有的贪污腐化,侵占公私财物;有的违法犯罪,侵害他人利益;有的店大欺客,损害消费者权益,等等,都是片面追求个体价值、个人价值,忽视集体价值、社会价值的集中表现。还有一些人放弃个人尊严、背弃道德信义、忽视个人的社会价值,单纯为了达到某项目的,实现个人意图。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不是靠这个人的意愿来确定,而是根据这个人的社会价值来确定。因此,我们既要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要坚持立足社会、服务社会,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促进社会价值的实现,真正体现自我价值。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

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全党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坚持立足新时代这个客观实际,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决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

(作者单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党委)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