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如何就公众关切问题开展风险沟通

德国如何就公众关切问题开展风险沟通

现代技术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显性和隐形的风险。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曾指出,在这个风险社会中,没有人能够幸免。人们越来越为技术风险引发的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风险感到恐慌和担忧,但鉴于个体的有限能力和知识,个人几乎无法应对现代风险社会的挑战。例如现代社会中,公众越来越关切食品、消费品等日常用品对身体健康带来的潜在风险,这种关切会逐步升级为恐慌,并对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为了消除公众由于无法认知风险而导致的恐慌,政府有必要承担起客观评估风险和透明公正地沟通(告知)风险的责任。

德国如何开展“风险沟通”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是德国联邦层面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的权威主体。其执行风险沟通的重要原则是:持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群、针对风险的主观感知和接受程度不同的人群都应该被纳入到风险沟通的框架之内。该机构开展风险沟通的方式包括两类:单向的信息发布和双向的对话交流。

单向的信息发布过程中,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承担重要的桥梁作用,它要将科学的风险评估结论转换为大众能够理解的指南和导则,即让科学结论更加“接地气”。信息发布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针对困扰公众的有争议的食品和消费品,BfR通过官方网站定期发布BfR专业观点,还会主动邀请媒体发布其风险评估结果、录制视频播放讲解其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公众关心的身边风险问题进行科学解答,此外还包括传统的科学杂志出版、年报发布、传单小册子发放等形式。以BfR专业观点为例,是BfR发布的一种正式风险评估报告,是可以应用于法律和政治领域的参考文件。这种标准化的风险报告中含有被评估对象的以下信息:风险不确定性(暴露危险)、风险机理、最初合成目的、应用场所、预防和降低风险策略,此外还会说明现有评估结论的局限性,以后还需要补充哪些数据和研究才能得到更加科学的评估结果。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每年大约发布3000份类似的BfR专业观点报告。例如2017年,发布BfR专业观点报告3440份,其中2490份评估报告是BfR依据法定责任为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和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BAuA)提供,300份评估报告为其他联邦部委委托开展,200份为OECD、EU、WHO等国际组织委托开展,此外还有少量接受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委托开展评估的报告。值得一提的是,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非常注重应用新媒体技术与公众开展风险沟通。例如应用Twitter账号发布风险评估简要信息;开发应对风险的APP程序供公众下载,其中“OpinionAPP”可以查阅2002年至今所有的BfR专业观点报告,“儿童食物中毒紧急服务APP”可以查阅导致儿童中毒的化学物质、药品、植物或蘑菇,中毒征兆,急救措施,此外借助该APP可以联系你附近的德国毒理信息中心寻求紧急医疗援助,该款APP在2017年被下载133172次。

双向的对话交流过程中,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促进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对话,并且鼓励相关方针对一些尚不明了的风险主题开展辩论。例如纳米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带给我们的风险与机遇是什么?风险沟通的目的并不是使目标群体接受或者拒绝某一类风险,而是通过与相关人员、利益相关者和目标群体进行公开对话,使风险评估程序可信、使决策过程透明,并使相关方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相互信任关系,以构建多元共识和价值认同为目标。围绕公众关切的风险,具体的对话交流形式包括机构内部专家与外部权威专家的公开对话,定期召开专家委员会、科学研讨会、利益相关者会议、消费者保护论坛。此外,BfR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与公众进行风险交流与沟通。例如每年一月份举办国际绿色周(IGW)活动,向参观展览的公众介绍有关食品、农业和园艺的专业知识,一些专家受邀在活动中与公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每年拿出一个周末作为BfR的开放日,为公众提供一些游戏项目,同时开展风险调查;此外,积极走出去,例如走进柏林的学校,为学生介绍身边的风险,使青少年培养正确的风险感知和风险接受能力。

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的社会风险日益关注,尤其是对关系到身体健康与安全的风险高度敏感。伴随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中关于这类风险的话题呈现“众声喧哗”的局面,围绕“食品安全”等敏感话题,网络中出现大量被放大、被扭曲的风险描述甚至谣言,使得公众无所适从,极易引发群体抑郁和公众恐慌,甚至影响政府公信力。在上述背景下,构建科学、透明、公正的风险沟通机制,就显得极为迫切。

科学的风险评估是风险沟通的重要前提。我国“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条中,不同阶段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依然分散在不同部门,且经常出现界限不清、责任不清的问题,很难开展科学客观的评估。建议围绕公众关切的食品安全、消费品安全和各类新兴风险,依托权威科研机构构建科学、权威、客观、中立的风险评估机构,围绕公众关切的各类社会风险,开展权威客观评估,使之成为各方信任、权威中立的风险信息源,有效化解公众关切。

常态的风险沟通为非常态的危机沟通奠定基础。在科学的风险评估基础上,建议扩展风险沟通渠道,将权威科学的风险评估信息转换为接地气的科普语言,开拓网上和网下两个互通渠道,定期发布风险评估结果,培养公众具备理性的风险感知力和风险容纳力。同时,主动收集公众对新兴风险的关切和建议,围绕关切开展科学分析并积极公开反馈,最终实现政府、科学机构、公众三方的双向风险沟通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促进政府、科学机构和公众之间的信任,尤其是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后,累积了信任感的中立科学机构可以缓冲矛盾,成为多方对话的协调斡旋者。

依靠风险沟通可以分解政府身上过多的责任压力,让科学机构、企业、消费者共同分担社会风险责任,让利益相关方在沟通中释放关切和焦虑,避免累积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对政府公信力产生损害。建设健康有序的风险沟通机制,将会积极促进多主体社会治理体制的形成,最终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