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经济

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报告人:刘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简 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写入党章,强调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作的专题辅导报告,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播放:43410
发布时间:2019-06-04 09:07
  •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同时要看到,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分化现象逐渐显现,区域发展机制还不完善,难以适应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幅员辽阔,但各地发展水平不一样,发展差距比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立长效的区域发展协调机制至关重要。[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继续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同时,作为部署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相继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性持续增强。[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区域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旨在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法令、条例和措施。它是政府干预区域经济、规范区域经济主体经济行为、诱导和保证区域经济按既定目标发展的重要手段。[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刘勇 图片

    刘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点此浏览完整报告

    点此浏览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区域协调不断优化的同时,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4大板块为基础,“以点带面”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宏观经济处于新常态、产业经济缺乏新支柱的形势下,区域经济具有巨大的回旋余地,在稳增长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事实上,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具有稳增长的作用,而且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之义。

    一、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

    (一)区域经济是中国模式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原因之一就是: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形成政府深度主导的混合型市场经济模式。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经济,就是30多个省区的经济、300多个地市的经济、3000多个县的经济、3万多个乡镇的经济、300多万个建制村和自然村的经济。

    (二)区域经济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包括: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等。在新常态下,通过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地区转移、培育新的增长极(新型城镇化)形成新格局,能较好地起到稳增长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如《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等,以及商务部公布的7个新自贸区建设,都是通过发展区域经济来实现稳增长的尝试。

    (三)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既是目标也是途径。

    首先,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都毫无例外地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小,控制在社会和谐发展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其次,从我国发展的实际看,区域协调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三不”问题依然严重,即不平衡、不全面和不完善,未来治理的难度依然较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克服的艰巨任务。

    第三,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些都与区域协调发展有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新发展理念,为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七大发展战略之一。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义

    (一)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看

    从供给侧看,要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在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在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作用下,实现财富生产领域的平衡发展,即:将各区域人均GDP指标的绝对和相对差距控制在经济健康运行的范围之内。一般认为,实现省区之间均衡发展(相当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地区相对差要控制在1.25之内;实现县域之间均衡发展(相当于欧盟标准区域单元之间),地区相对差要控制在1.42之内。

    从需求侧看,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在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作用下,实现财富分配领域的和谐发展,即:将各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的绝对和相对差距控制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其具体标准与刚才讲的人均GDP标准一样。

    (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与手段

    实践表明,区域协调发展既是目标也是途径,实现手段是非均衡发展和政府采取倾斜政策。在经济发展初期或速度放慢时,为促使经济尽快发展,政府会采取向条件比较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倾斜的政策;在经济发展进入后期或速度过快时,区域差距将会扩大,这时政府会采取向条件较差、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的政策。两类倾斜政策随发展周期和阶段变化而交替使用,最终实现区域经济既快速增长又协调发展的目的。总之,一般规律是,通过若干轮区域非均衡发展过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