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怀柔远人 和谐万邦

【2019-05】怀柔远人 和谐万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论述

[中图分类号] D610;F1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2019)05-0049-05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此后,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渊源、现实意义和丰富内涵等重大问题。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出,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贯穿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鲜明的时代特色,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和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直面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区域合作面临的新情况,是习近平总书记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发展不平衡加剧,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面对挑战,各国都在探讨应对之策。但在各国利益深度融合、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范围内融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全球视野,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面审视我国和世界的发展而提出的世纪工程。

“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于世界经济和我国发展的一个关键当口。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入调整期和恢复期,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数十年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先后进入换挡期,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新一轮增长动能尚在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一带一路”建设将各国经济结合得更加紧密,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从国内看,20世纪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长期方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21世纪,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动力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我国以新的战略举措拓展更大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建设强化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打通贯穿欧亚大陆、东接亚太经济圈、西进欧洲经济圈的通道,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带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助推西部由过去的边缘地区成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辐射中心,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区域合作模式的重大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倡议成立或参与了“上海五国”进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一系列区域合作组织和论坛,为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地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内顾倾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等挑战十分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政策逆转,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全球化贸易体系正经历新一轮大重构,部分区域贸易安排排他性增强。各方需求千差万别,各类机制协调不尽如人意。“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世界经济融合加速发展、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大背景下,在欧亚地区建立多个区域合作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合组织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在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东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动大调整、阿拉伯国家正在自主探索变革的关头,在中国深化南亚区域合作以及务实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审视区域合作和地区贸易安排的新变化而酝酿和提出的国际合作新倡议。“一带一路”是为了使我国与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而创新的合作模式,是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的重构和延伸。“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打造多主体、全方位、宽领域的互利合作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法宝。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出现了市场、能源资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走出去的领域和层次还需要拓展提升。这要求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助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是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我国积极运筹对外关系、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是我们着眼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棋局的重大谋篇布局”。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一项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的伟大事业。“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跨越地域的生命力。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的,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实践注入强大动力,有助于为我国发展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和主导的,是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的重大倡议,是我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彰显大国担当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深邃的理论思考,丰富的思想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世界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阐明了中国立场、中国观点。其一,推动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面对反全球化思潮以及把世界乱象归咎于经济全球化等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刻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全球化在形式和内容上要有新的调整,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其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面对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坚持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三,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实现文明和谐。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双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以合作共赢为新理念。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一带一路”是多元的,涵盖各个合作领域,合作形式多种多样。“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以丝路精神为指引。“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带一路”倡议是继承和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弘扬丝路精神,就要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实现的最高目标。

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一带一路”倡议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今天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更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的三位一体,更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

明确“五路”总体要求。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集聚创新资源,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牢牢把握本质和核心。“一带一路”建设,本质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涵,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共创新型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即是合作模式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规划对接为基础,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人文交流为支柱,以金融互利合作为重要保障,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合作,努力开创“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

妥善处理“六个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处理好我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统筹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处理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坚持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加强安全领域合作,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处理好务实推进和舆论引导的关系,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处理好国家总体目标和地方具体目标的关系,既要确立国家总体目标,也要发挥地方积极性,立足本地实际发挥优势。

科学的顶层设计,务实的合作举措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抛出所谓的“债权帝国主义论”“债务陷阱论”“资源掠夺论”“环境破坏论”等论调,妄图给“一带一路”建设贴上“新殖民主义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地缘政治扩张”等标签,掀起又一波“中国威胁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只要各国有意愿,我们都欢迎。“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这些重要论述,有效凝聚了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一带一路”倡议投出“信任票”和“支持票”。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广。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有高效务实的落地举措,彰显了中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大国担当和世界情怀。共建“一带一路”,既要登高远望,也要脚踏实地。登高远望,就是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脚踏实地,就是争取早期收获,成熟一项实现一项。坚持从大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先易后难、由近及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同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拉共体区域发展规划对接起来,同有关国家提出的发展规划协调起来,形成规划衔接、发展融合、利益共享的局面,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具体实际,他提出了“一国一策”、优势互补的合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整体设计和建设框架,战略对接、规划对接成效显著,“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设施“硬”连通和政策规则标准“软”连通稳步推进。

依托项目驱动,深化务实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集重点国家、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要切实推进规划落实,周密组织,精准发力,进一步研究出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支撑等战略性优先项目。在推进具体项目时,要有战略眼光,通过主动设点、走线、联网、布局,建立起互联互通网络、基础设施平台、金融合作架构、人文交流格局、贸易投资体系。“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目前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要以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为重点,注重在项目建设、开拓市场、金融保障上下功夫。要解决好重大项目、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为共建“一带一路”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一带一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许先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