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交夜班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最初,开设夜班车线路是为了方便市民周末出城游玩。数十年间,公交夜班车线路已经实现了“横平竖直”覆盖二三环,既能保障通勤,也便利人们夜间外出观看演出、参加朋友聚会。
1 最早的夜班车是为方便郊游
上世纪50年代,北京的公共交通不够发达,包括市区、郊区在内,全城也就十几条公交线路,而且运营时间短,夜间收车早,人们出行不便。
为改善这一状况,本市率先在当时的郊区线路试行夜班车。据本报1956年4月12日2版《市公共汽车公司在郊区试行周末夜班车》报道,当年4月起,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在郊区31路(西四-颐和园)、32路(西直门-颐和园)、38路(前门-永定路)三条线路试行周末夜班车。第一班发车时间是22时30分,第二班发车时间是23时30分。这样,周末进出城游玩的人们,就不用担心晚上没有交通工具了。
同年12月,41路公交车(从天桥到南苑)周末和假日也加开了夜班车。(1956年12月22日《北京日报》2版,《四十一路公共汽车周末假日加开夜班》)
此后,公交夜班车线路慢慢多了起来。仅1958年9月,就有三条当时的郊区公交线路增开了定时夜班车,分别是:由西直门到永定路的34路,在20时45分和21时增开两次夜班车;由当时的猪市大街到通州的42路,在21时和21时30分增开夜班车两次;由地安门到回龙观的44路,在21时30分增开夜班车一次。(1958年9月6日《北京日报》2版,《公共汽车增三班车》)
到1972年时,北京城区也有了三条夜班车线路。一条是204路环行夜班车,由北京站始发,中途经过东单、北新桥、平安里、宣武门、虎坊桥、蒜市口、崇文门等40个站;一条是东西行的从花园村到十里堡的202路夜班车;一条是南北行的从莲花池到和平街的201路夜班车。再加上昼夜通行在北京火车站和永定门火车站之间的20路汽车,就把市内主要街道、路口都照顾到了。(1972年10月7日《北京日报》4版,《当人们熟睡的时候》)
2 “招手上车”解夜行难题
公交夜班车的开设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而“招手上车,就近下车”一度成为公交夜班车的通常做法,为不少乘客解决了夜行难题。1991年5月24日,本报记者登上204路夜班车进行随访,目睹了这一幕。
那天,京城下了一天雨,午夜时分,汽车在西四北大街行驶,售票员忽然向司机示意停车“路边有人招手”。停靠路边,车门打开,一位满身雨星的乘客登上车:“同志,这车去北京站吗?”售票员热情回答:“这辆车的终点站是北京站。车后面还有座,请您向后走。”这位乘客刚坐稳,售票员上前售票。“今天可遇上好人了。”这位乘客连声说。原来,他要赶凌晨4时的火车,从西直门走了几里路,正担心赶不上火车呢。“坐上夜班车,心里算踏实了。”乘客说。
当年,京城有4条公交夜班车线路,每夜共发108趟车,运送乘客3000余人,可谓四通八达。很多乘客赞叹:夜班车是“车连九城、情系八方”。(1991年6月18日《北京日报》2版,《车连九城情系八方》)
3 社区夜班车亏本儿也运营
改革开放后,铁路、公路客运量猛增,北京的公交夜班车在节假日、春运等客流高峰的日子发挥了重要的接驳作用。2006年9月,公交部门开辟的17条社区公交线路正式运营,为帮助乘坐城铁末班车的乘客顺利回家,城铁龙泽苑站还专门开设了4趟公交夜班车。
据本报2006年9月21日5版《17条社区公交线昨起正式运营》记载,此前,城铁延长了末班车时间,为与城铁接驳,每天23时10分,460路和461路公交线在末班车结束后再分别开出一趟定点班车。而城铁龙泽苑站也设立了公交定时班车1线和2线,每天23时10分和次日零时10分准时发车。这些线路为单一票制,月票有效,票价1元。
社区公交夜班车开通后,乘客并不多,有的时间段甚至是在一圈圈空跑,实属亏本儿买卖。但公交部门表示,此举不以赢利为目的,社区公交夜班车仍会继续运营。
如今,这几趟社区公交夜班车已被夜间公交线网所覆盖。
4 团体返京可电话预订夜班车
在公交车的发展过程中,有过多种便民尝试。2012年春运期间,公交部门就推出了一项重要的便民举措——电话预订夜班车。
据本报2012年1月30日6版《春运团体返京可电话订公交》报道,从北京西站往返朝阳区石各庄村的673路公交车推出电话预订夜班车服务,20人以上的乘客团体均可电话订车,直达家门口。
据673路车队统计,石各庄村大约有1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租户,每年都会出现部分人员因火车抵京时间晚而错过公交末班车在火车站滞留的情况。“为方便他们回家,车队特意跟村里联系,公布返京服务热线号码。”673路车队有关负责人说。大年初五、初六两天,车队共发出夜班车26车次,运送乘客800余人。
由于673路途经北京站,部分乘客还组团预约673路摆渡至北京站,再乘坐途经的常规夜班车回家。来自郑州的刘先生就通过电话预约和20多位同乡一同搭到了摆渡车。
这两年,公交夜班车的电话预订服务又进行了升级,扩展为高铁专线、合乘定制公交等新的夜间运营服务。
5 大规模增运力满足夜行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公交夜班车的线路还是乘客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207路为例。这条从慧忠里往返四惠枢纽站的公交线路单程18.52公里,需要44分钟。最初,这条线路一天客流量在六七十人次,2013年底、2014年初的几个月每天晚上达到200人次左右。原先,这条线路的客流集中在上早班的环卫工人、下夜班的餐厅大厨等固定人群。从2013年夏天开始,车上的乘客群体开始五花八门,其中最多的一类是代驾司机,他们一般会在晚上12时左右搭车,目的地多是餐厅聚集的地方。
然而,不少乘客反映,公交夜班车发车间隔太长。据本报记者调查,每天凌晨两点前,大部分夜班车发车间隔基本上都是1小时一趟车;两点至收班,等一趟夜班车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在交通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公交夜班车的这种出车频率显然难以满足乘客的乘车需求。(2014年2月14日《北京日报》9版,《凌晨3小时,夜班公交“断档”》)
为增加北京的夜间公交运力,2014年6月底,本市发布夜班线网调整规划,在优化原有15条夜班线路的基础上,新增19条线路,从而形成6条环线、8条放射线、9条南北向线路、11条东西向线路的夜班线网棋盘型格局,覆盖二环、三环、长安街、平安大街、两广路、北土城路、西单大街、东单大街、南北中轴路、学院路、大望路等城区主要道路。(2014年7月14日《北京日报》5版,《34条夜班线“横平竖直”覆盖二三环》)
2014年9月,这34条夜班线路开通试运行。乘客可通过手机APP、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随时查询每条夜班车的运营情况,如夜班车晚点,免费实时公交信息查询软件“公交e路通”会进行提示。此次夜班线网调整是本市2008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新开、调整,公交夜班车线路从此前的15条发展到34条,线路长度由305公里发展到787公里,实现了中心城区主要骨干道路夜班线网全覆盖,满足了夜间出行热点地区的出行需求。(2014年9月22日《北京日报》8版,《34条夜班公交线今起试运行》)
这些夜班公交线路的首末车时间和发车间隔不再各自为政。首末车时间统一为:首车23时20分发,末车4时50分发。发车间隔统一为:首车至24时的间隔为20分钟,24时至次日2时的间隔为30分钟,2时至4时的间隔为40分钟,4时至末车的间隔为20分钟。(2014年9月12日《北京日报》5版,《34条夜班公交线本月内试运营》)
截至目前,北京的公交夜班车线路已达36条,线路长度848公里,日均发车792次,日均运送乘客1万余人次。公交夜班车的发展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体现了城市的活力,也让人们的夜生活得以更加便利和丰富。
本版文字:贾晓燕 制图:焦剑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北晚新视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