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

苏宁

英雄丨苏宁:挺身而出 勇救战友谱壮歌

挺身而出 勇救战友谱壮歌

新华社记者王经国、王天德、秦富梁、蔡琳琳

【英模档案】

苏宁

山西省孝义市人,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35部队参谋长。1991年4月21日,苏宁负责组织全团进行手榴弹实投考核,不幸发生了意外,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苏宁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手拉倒处于险境中的战友,另一手推开同样处于险境中的连长,接着扑过去抓起即将爆炸的手榴弹……苏宁牺牲时,年仅37岁。他曾被授予“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等荣誉称号。

1

苏宁

55岁的李印全有个习惯:逢年过节,都要去看看老参谋长苏宁的母亲。这个习惯,李印全坚持26年了。26年前,苏宁从他腿下扒出哧哧冒烟的手榴弹,救下了他和另外一位战友的性命,自己却不幸牺牲。从此以后,他把苏妈妈当成自己的妈妈。那场意外中炸掉三分之一脚掌的李印全,没有离开部队,而是又在部队努力工作了8年,转业到地方又干了18年。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回地方,我都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干好,我得对得起给我换命的参谋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说。

牺牲 他冲上前抓起手榴弹

1991年4月21日上午,身为十三连连长的李印全按照团里部署,组织连队进行手榴弹投掷,现场督导的是团参谋长苏宁。连队顺利投完了,该十二连投了。李印全准备带回部队。苏宁下达命令:“十三连连长你做观察员,十二连连长修柏岩先投”。对修柏岩自信满满的李印全没有看他投弹,而是抱头下蹲,可他刚蹲下,就听修柏岩说了一声“妈呀”。抬头一看,冒着烟的手榴弹就在身边。紧接着,身后参谋长“趴下”的声音大声传来。

李印全还没有反应过来,手榴弹轰然起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发现,参谋长苏宁已经在血泊中,手已经被炸烂了。原来,由于挥臂过猛,修柏岩投出的弹体碰撞在堑壕后沿,滚落在不到一米外的李印全脚下。而苏宁看到情况危急后,立刻冲了上来,推开修柏岩,拨开李印全的腿,抓起手榴弹往外撇,可尚未出手,手榴弹就发生了爆炸。苏宁在医院昏迷了8天,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施救,仍未挽回他的生命。

李印全后悔不已,陷入巨大悲痛的还有苏宁的家人。年迈的父母一夜间苍老了许多,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接受这样的残酷事实。

牵挂 他总能挺身而出

远在北京工作的哥哥苏峰得知弟弟受重伤的消息后,连夜乘车赶回哈尔滨。当他在医院看到弟弟后,心中一阵阵剜心得疼,虽然已过去20多年,谈起往事时苏峰眼泪直往下掉。苏峰与苏宁相差两岁,兄弟俩从小感情很深。“我俩都喜欢军事,经常在一起看军事书,一起玩对抗性游戏。”苏峰回忆说,“我们玩得很专业,要把双方战斗的真实情况画出来,如路障、堑壕、铁丝网、碉堡以及空中的弹道爆烟、地上的弹坑炸点、进攻与防守的士兵,俯冲的飞机和燃烧的坦克等,像真的一样!”

“敢于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这是苏宁一贯的表现。”苏峰说,小时候,小伙伴们一起玩“打仗”游戏,苏宁总是被推举为“指挥员”,不仅因为他能指挥打“胜仗”,更重要的是每当别人有危险的时候,他总能挺身而出,大家都服他。“此前,苏宁曾两次在别人投弹失误时成功处置,因为他知道手榴弹爆炸的时间,能推算出是否能成功。”

李印全说:“这一次,他应该也知道的,可他依然这么选择……” “这就是苏宁。”苏峰说。每年清明,只要回哈尔滨,苏峰都要到弟弟的陵园去祭拜,到弟弟生前部队去看看,“在炮场,我会使劲喊:苏——宁,哥——哥来看你啦。”苏峰泣声说:“这是苏宁生前最牵挂的地方,他一定在这里。我相信他能知道,我们都很想他。

追忆 从小艰苦朴素爱学习

苏宁的母亲冯静轩说:“儿子的牺牲,我很悲痛,人死不能复生啊!可他一个人的死,换来了两个人的生,一个母亲悲痛,换来两个母亲不痛苦,我觉得宁宁死得很有价值!”苏宁出生于一个深明大义的军人世家。这一点,这些年,李印全深有体会——“每次去看望老人,问问老人有什么要求。老人总说, 不用,安安稳稳工作就行,把工作干好,比什么都强 。他们什么都不提,越不提,我心里越不是滋味。”

苏宁的父母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革命,对于孩子,他们始终是非常严格,“他们从不娇惯我们。”苏峰说,爸爸经常领着他们到地里教他们种菜,茄子、辣椒、豆角,教他们自己钉纽扣补袜子,教育他们绝对不能剩菜饭……“就连我们玩的玩具枪、汽车、坦克都是父亲带着我们一起做的。”

小时候,苏宁和他的哥哥妹妹常听父母给他们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苏宁的妹妹任虹回忆,父亲讲得最多的是他犯过的错。苏宁的父亲苏醒,本姓任,叫任克良,抗日战争时期为逃避敌人抓捕,避免家人受牵连,遂改名随了奶奶的姓,取名苏醒。1941年日本鬼子大扫荡,生活十分困难。苏醒时任一二零师敌工科长。一天,战友们跑到200里外的敌占区买回一只鸡,给阑尾炎术后的苏醒补充营养。恰好师直属政治部主任(解放后我军第一个女将军)李贞来看他,批评说:“你是共产党员、干部,弄鸡吃影响多不好。在困难的时候,党员干部比群众多吃一个胡萝卜都是犯错误!”讲完了,苏醒问孩子们批评得对不对,苏宁说:“批得对!”

参军入伍后,由于起步学历较低,苏宁成长进步缓慢,有人劝苏醒利用老关系为儿子说个情,好提拔快点时,苏醒拒绝了。苏宁也不同意,他说:“应该在工作中比一比谁有作为,而不应该把劲用在比职务、比待遇上。”苏宁升任团参谋长,仍坚持住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时任团政委王焕来几次催都没打动他“搬家”。苏宁说:“群众最烦官升脾气长、官升要待遇的党员干部,我不能穿上 毛料 忘了自己仍是普通一兵。”军旅生涯,苏宁出了名的艰苦朴素,生活用品全是陈旧物品,大头鞋都打过好几个补丁。

“父母培养出我们艰苦朴素的作风,也培育出我们爱学习的养成,这让我们受益匪浅。”苏峰说,在他和苏宁成长的道路上,两个人最喜欢看的书是《毛主席的好战士》、《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和有关战役战术战斗方面的军事内容的书。

“我们不仅学习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军事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会了做人的知识和道理。”苏峰说,比如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这些英雄模范的形象从小就扎根在心中,成为他们前进的航标,“那时候我们就立志成为像他们一样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苏宁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苏峰说。

2

1993年2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

发扬 各行各业学苏宁精神

上世纪90年代,苏宁事迹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后,在全党、全军、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各行各业兴起了数个波次的学习苏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潮,特别是中国军队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苏宁精神正在不断发扬光大。”在苏宁纪念馆,看着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原沈阳军区涌现出来的100多位“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名单时,李印全感慨万千。

如今,当年苏宁牺牲的地方,已用大理石铸起一座银灰色的纪念碑。每年4月,李印全都要回部队和官兵们一起在纪念碑下进行宣誓活动——“学苏宁精神、做苏宁传人、建过硬团队”。

在部队,苏宁精神是什么?原苏宁所在团官兵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现代化、钻研现代化、干现代化”。

在原苏宁所在团,有苏宁班、苏宁连,还有苏宁奖章评比,“争创刀尖子连队,争做苏宁式传人”,苏宁精神的文化基因流淌在每一位官兵的血液。

传承 部队人人发明创新

苏宁连连长苏宏宇是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高才生,他认为“把连队带好,形成战斗力,官兵军事技能练精”是对苏宁精神最好的传承。

然而,在任职连长前,苏宏宇在政治指导员的位置上,团队施行军政互换,苏宏宇一开始并不适应。2014年带连队参加集团军考核,苏宏宇只考了两分。“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连长怎么可以成为全连训练上的短板?苏宏宇下功夫提高军事指挥技能,很快后来居上。去年演习,他参加原集团军优秀射击指挥员考核取得满分5分的好成绩,被上级评为“优秀教练员”“优秀基层干部”,荣立二等功。

和苏宁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成长经历一样,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干部、苏宁连指导员王宇尽管是非专业干部,但从全团新排长集训、指挥干部考核、阵地干部考核,每一个第一他都没落下。

“拿再多的第一,实战中检验了才有含金量。”王宇说,“和老参谋长苏宁相比,我们基层干部不要总认为自己离国防现代化这个大命题很远,不仅把手头上的工作做精做透,还要抬起头看着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远方。”

王宇介绍,随着部队换装进程的加快,原集团军一级的新装新科目试点先行分配到团里十个,六七个又分配到苏宁连。由此,在苏宁连图书室,琳琅满目的军事高科技书籍被官兵翻卷了书角,仍不解渴的他们还经常到团里的“互联网吧”上网查资料。

想、钻、干的劲头不只在苏宁连,四级军士长、修理所火炮技师赵其杰和苏宁一样,参军入伍前只是一名初中毕业生。参军入伍到原苏宁所在团后,他深受苏宁说的一句话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不是享受的一代,而是奋斗的一代”。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到全团、全集团军,乃至全军有名的修理大拿,赵其杰有几个叫得响的“硬货”:

——火炮通用退弹器,将原来火炮卡弹后需要8至10人至少2小时排除的工作,改变为只需1至2人10分钟就可以处理完毕,不仅危险系数降到最低,而且适用于多种带伸管发射的装备。这项发明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自行火炮履带更换器,同样将装备履带更换工作5至7人、30分钟的工作量,改变为只需1至2人、10分钟内完成,安全系数高,且军地履带装备通用。这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发明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每一项的创新成果都会经历无数次失败,遇到艰难瓶颈时,他就想到老参谋长:“想想老参谋长也是学历不高,但他当年的眼光用在现代也不落后,他的许多论文到现在还有的正在研究中,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和学历、和岗位没有关系,每一名官兵都有责任,我不恐惧,我一定能拿下它。”赵其杰不仅自身过硬,带的“徒弟”也频频出彩,先后有30多人获得高级技工资格认证,30多人次在原沈阳军区比武中摘冠夺魁。

3

在98抗洪抢险中,苏宁团官兵奋战在抢险一线。

激励 高举旗帜向前进

原苏宁生前所在团团长孙友新介绍,团里在机械化炮兵向信息化炮兵转型建设中,打破行政和战斗编组限制,按训练编组,把每个专业的尖子任命为课目总教头,牵引全团各个军事训练课目的提高。现在,团的科技含量在整个集团军赫赫有名,为上级机关输送了大批创新型的高科技人才,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活动先进单位”、“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单位”等,并先后10次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

“当你看到外军指挥系统一秒钟处理几万个数据,指挥战争效率成倍增长,而我军指挥员们还用铅笔在地图上点点时,作为一个中国军人,你不着急吗?”原苏宁生前所在团政委尹卓岩说,苏宁老参谋长当年述职报告中发出的强有力的呐喊影响了数代中国军人,特别是激励着我们身举苏宁精神旗帜的“苏宁生前部队”砥砺前行。

【红色记忆】

“他对军事创新有特别的偏爱。”哥哥苏峰说,苏宁酷爱学习与钻研是战友们公认的。苏宁针对部队一些装备进行创新,如在火炮助锄底部设计焊几个带尖钢棒,就像挖掘机的牙齿,这样在寒冷的冬天,经过简单的准备工作,利用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使钢齿扎入冻土,可以大大节省战士们的体力。

原苏宁生前所在团团长孙友新介绍,从1981年到1991年4月,苏宁自己完成和参与研制的改革有16项,其中一项获得全军模拟器材二等奖,六项受到原总部机关的肯定和推广,一项获原军区科研成果四等奖,八项被原军区、集团军推广。苏宁还结合海湾战争潜心钻研军事理论,撰写了70多篇学术论文,有的研究成果属于全军首创。苏宁牺牲前,还在与科研单位共同研究提高火炮射击精准率的技术。

编辑:丁鹏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