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

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依托美丽的母亲河柳江,创新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着力抓好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一座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主题雕塑群、文化长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个体现和谐互助精神的志愿者服务站、公益小书吧如阳光雨露般温润人心,一批批传播正能量的文艺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市民踊跃参与,一家家诚信经营的文明商铺、示范街区给人们安全放心的购物体验……柳江文化带,已经成为帮助人们感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片沃土。

以文化带建设破解难题

柳州是拥有2100多年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山水风貌独特、有着“山清水秀地干净”赞誉的国家园林城市,更是中国西南地区工业重镇、“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重要节点城市。千年的沧桑历史、俊美的山水风光、百年的厚重工业、多彩的民族风情成就了柳州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城市文化。长期以来,柳州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面深化创新,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推进“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动力源泉。

经过不断的努力,柳州市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的知晓度明显提升。但是,在主动践行方面仍存在不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言行和现象时有出现,如不遵守文明出行规定,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不遵守文明礼仪等等,这些问题都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距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汇聚全市各族人民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柳州市委市政府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围绕这一课题,柳州市委宣传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调研,并通过网络开展意见征集,有学者建议“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示范点,新建符合24字内涵的各项硬件设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观可感”。也有学者提出:“在现有公园开辟群众文化基地,常态化开展主题宣讲及文艺演出,让市民游客在活动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浸润。”还有网友留言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造福群众,建议增加文化休闲设施,让群众更多的参与进来”。综合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市委宣传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讨,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既需要显性宣传教育,更需要柔性润物无声,如何解决好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的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创新载体?这一载体的选择要能持续滋养并最大限度的影响市民群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形成思想上的共识,达到行动上的自觉。

最终,市委宣传部调研组把目光汇聚到母亲河柳江上,汇聚到最具滋养力的文化之根上。九曲柳江,万古奔流,柳州文明的发源和发展都离不开柳宗元笔下“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柳江,她像一条蜿蜒的玉带绕城而过,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柳州人。经过不断发展,“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已成为集现代城市风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水上休闲、生态环境为一体的柳州最为独特的城市景观带。在这样一个风光最为优美、人流最为密集、公共文化设施最为集聚的景观带,进行全方位的文化资源整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融入,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成为破题的关键。

加强规划和组织推进

2015年10月27日,柳州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项目启动仪式在柳州市工业博物馆举行,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宣传部、各城区、柳江文化带活动点相关单位负责人、工业企业代表和柳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代表近3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项目建设正式全面开始。

经市委宣传部组织研究提出方案,市委、市政府充分讨论,确定了柳州市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的总体思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沿柳江陆路和水路进行拓展,构建“一江两路七区十三点”为核心的柳江文化带,通过显性宣传和柔性植入相结合,达到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把文化带建成为先进文化的交汇带、弘扬正能量的宣传带、城市精神文明的展示带。“一江”即“百里柳江”核心段。“两路”即柳江水路、陆路空间,“七区”即首批纳入柳江文化带建设的“文明”“和谐”“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七个主题区,“十三点”即“爱国”主题区的军博园,“文明”主题区的文庙、双鱼汇,“敬业”主题区的工业博物馆,“诚信”主题区的谷埠街、青云街、五星街、窑埠古镇,“友善”主题区的金沙角、江滨公园、西来寺,“法治”主题区的柳江明珠大舞台,“和谐”主题区的东门城楼。这些选点均是经过市委宣传部认真论证、详细考察确定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高度契合的选点。如柳州工业博物馆是全国首个城市综合性工业博物馆,展出了自1902年以来柳州所使用和生产的近6000件工业文物,记录了柳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作为“敬业”主题区,群众来到这里便可切身感受到创业的艰辛和敬业的可贵;谷埠街、青云街、五星街、窑埠古镇是柳州最重要的商业聚集地,作为“诚信”主题区,有助于团结商户弘扬诚信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奋斗热潮;而文庙一直以来都是柳州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积极开展传统礼仪、美德教育和国学教育,传播文明理念,正是“文明”主题区的应有之义……

明确了规划,关键就在于推进落实。柳州市坚持夯实三大基础保障,确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建设长效推进。一是推动政策制度全方位覆盖。经市委同意,柳州市委宣传部印发了《柳州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的实施意见》《柳州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的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进度安排、责任分工、考核要求等事项,并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担任组长,市直38个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和县区一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宣传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协调、督查和抓落实的工作,确保文化带建设各项任务全面落地落实。二是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全方位参与。不再单纯依靠宣传部门,而是最大限度动员和团结各种社会力量。注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优选公益组织承办政府公益项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的作用;注重培养骨干志愿者,通过媒体宣传优秀志愿者典型,辐射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注重汇聚商户力量,让商户带头讲诚信,成为柳江文化带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三是坚持核心价值观精神全方位融入。在市委宣传部的整体统筹下,不断增加对核心价值观精神融入的投入力度。在陆路重点建设“百年风情 画卷柳州”大型浮雕墙、寓言故事雕塑群、中华美德及国学经典石刻,展示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与柳州历史沿革和民族风情。在水路,依托水上公交、游船、码头,设置核心价值观标识牌,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同时,以柳州山水与汉字“文”融汇而成的LOGO标识,全部进驻各主题区,进一步增强文化带的识别性和影响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带无处不在,像空气一样弥漫到文化带所有空间。

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是一次创新探索,在项目推进初期也遇到一些问题。如部分同志认识不足,工作主动性不强,活动开展不平衡且形式比较单一;部分主题区人员不够、经费不足,活动难以持续开展。对应问题找方法,柳州市委宣传部认真梳理研究,先后召开20余次工作会,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争取支持,拿出针对性方案,从政策、资金、人员等多方面进行保障,协调解决各方困难,化解矛盾,着力寻找创建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有效确保了各方面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

以文化人促知行转化

基础夯实了,人民群众进入柳江文化带,目之所及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但是由知到行的转化是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对此,由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7大主题区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在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中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以文化人、以文筑城,促进广大市民群众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不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致敬传统,传承“文明”之花。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柳江文化带在建设中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明”主题区文庙,坚持举办“周周讲·天天学”公益培训、国学名人堂、诗歌吟诵会、道德讲堂等活动,2016年参观游客和参加各类活动人员达80多万人次,每一天都有未成年人在这里接受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因地制宜设立“论语林”,在柳州奇石上镌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等经典名句,人们漫步文明主题区,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江水,一边是朗朗读书声,传统文化的力量感染着每一个市民游客。

文化惠民,舞出“和谐”之情。在“和谐”主题区东门城楼,深入挖掘“喜门”传统,于2015年10月28日正式启用东门城楼婚姻登记处,新人们身着传统服饰,依照传统礼仪在此领取结婚证,让“喜门”见证爱情。夜晚的东门则搭起戏台,“东门城楼邀您看大戏”让群众足不出柳即可观赏到各类精品剧目。68岁的覃奶奶是这里的常客,她高兴的说“在这里听山歌、看彩调能丰富业余生活,人开心了能长寿”。由旧火车改造的“24小时公益书吧”,则让群众随时都能登上列车车厢,享受公益阅读的快乐。通过文化惠民,在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激发和谐友爱的精神正能量。

寓教于乐,彰显“法治”文化。在“法治”主题区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打造法治文化体验区,建设古今中外法治文化名人雕像,常态化开展法治主题文艺演出、播放电影,组织开展法治小品创作比赛,举办模拟法庭、现场说法、普法山歌传唱等活动,2016年演出66场,放映电影152场,观众约13.6万人次,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老百姓更好地接受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打造园区,弘扬“爱国”精神。在“爱国”主题区军事博物馆,打造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以党史国史、抗洪救灾、国防形势等为主题,创作“生命大接力”“鱼水情深”等文化景观雕塑,展现柳州光荣的革命历史;邀请老军人、驻柳部队、航天英雄及专家讲述抗战历史、军事故事、科技知识;开展双拥共建、抗战救国、军事体验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彰显柳州人民爱国拥军情怀。

丰富展陈,倡导“敬业”风尚。在“敬业”主题区柳州工业博物馆,利用工业弃材等具有行业特色的原材料创作“敬业”主题景观、设立敬业文化长廊、开发互动体验装置,展现柳州工业文明进程。同时,深挖并展示好柳州工业文明背后的敬业故事,众多柳州工业领军人物、劳动模范,尤其是一家三代柳工人做出卓越贡献的典型事迹,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在这里举办入职典礼的年轻人,持续引发干事创业的激情;编辑出版《从桂中商埠到工业名城》《百年工业柳州》精品画册,拍摄制作《工业城市记忆之旅》,开发敬业主题明信片及藏品邮票等文创产品,让市民最直观地感受到敬业的价值。

兴商有道,激发“诚信”热情。在“诚信”主题区五星商业步行街、青云路、窑埠古镇、谷埠商业街,设立诚信故事雕塑群,各个城区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老柳州品牌”评选、发布诚信经营红黑榜等,倡导商家树立诚实守信、文明经营的价值观。要获得“老柳州品牌”称号,不仅经营时间要在50年以上,而且一定要有诚信口碑。潘家小吃制作的“潘家豆粉馍”是柳州人都知道的百年“老字号”,第三代传人潘波说,就算是他们这样的老字号,想要得到“老柳州品牌”的美誉也不容易,不仅要“保持传统、真材实料”,还要有诚信经营理念。“老柳州品牌”评选不仅是给食客们的“放心招牌”,更是对商家诚信经营的提醒。在公平公正的环境里,柳州的商业经营更专注于创新创业,文化带中的民俗创意街、车尾箱集市、中意双城交流周等一系列现代商业活动,让柳商精神持续焕发新的活力。

公益为本,引领“友善”入心。“友善”主题区金沙角观瀑广场是百里柳江最美的景点之一。如今,在标志性建筑“金沙角号”船头下面建立志愿服务站,免费提供水上救护、旅游咨询、环境保护等30多种服务。社工和志愿者每天上岗,节假日不“打烊”,服务站的志愿者服务时长已达1200多小时,广受市民、游客好评。市民也自发开展“志愿者嘉年华”“争当优秀志愿者”“保护母亲河”“五月花书吧”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向上向善的力量不断蔓延。目前,柳州市共有21.4万名志愿者、1940支志愿服务队伍、81家“雷锋超市”、883个党员便民服务站活跃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友善”的窗口更加温暖人心,成为柳州文明新风尚。

持续推广全面覆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必须长期抓好的战略工程,柳州市委、市政府对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项目列入了列入党代会工作任务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其作为柳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一项常抓常新的重点工作来持续推进。

以柳江为带、以文化为根、以人民为本,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有效解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问题,成为柳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成为当前柳州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像一粒粒种子,融入柳州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各个部分,滋润着每一个柳州市民的心灵。正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正能量的影响下,柳州市不断涌现出了像全国文明家庭李建珍、全国劳模廖国锋、宝莲社区“雷锋超市”这样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也不断涌现出“最美柳州人”“柳州工匠”以及千千万万志愿服务工作者,这些最普通最平凡的柳州人正在成为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最好的“代言人”。

柳州市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这项工作,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媒体的关注,也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2017年5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柳州召开全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推进会,把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作为全区示范典型来研究和推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