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岩:老子的治国智慧(9)

摘要: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而《老子》作为中华民族最高智慧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人高道、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乃至平民百姓。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引用《老子》中的经典名句,其对《老子》的应用显示了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视野、格局和境界。本期节目中,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的王德岩主任将为广大网友深入解析老子的治国智慧。

总结一下,这些君王们都争相御注《道德经》这件事,对于我们理解《道德经》(《老子》)在传统文化格局中的地位是有很大帮助的。传统上,大家都把《老子》作为管理者之书、作为一个“君王南面”之术、作为帝王之书来看待;而《论语》或者儒家思想,则更多的是为臣之道,它更普遍、更宽泛,属于教化之道。所以两千多年来,《老子》作为治国安邦的经典思想,对历代帝王的影响之大,由四个御注本可见一斑。四位注老子的帝王有中兴之主,也有开国之君,有创业帝王,也有艺术大师。他们对老子的治国理念的实践应用状况影响了朝代的兴衰成败,也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历史地位。所以我们如果把《老子》跟《论语》相比,会发现帝王们更倾向于把《老子》作为与他们自身相关的书,而把《论语》认为是臣子或者是教化百姓的书。因此,在传统上,人们把《老子》作为领导学,老子之道是一种领导学、管理学,《老子》是治国理政之书。

三、《老子》在治国安民中的应用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应用老子之术、老子之道来治国而且效果很好的实例。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每当天下大乱之后,百姓疲惫、天下穷困之极时,政府一般会倾向于采用老子之术、道家之术,以让天下得到安定,休养生息,社会不断发展起来,财富积累起来。经过若干代之后,社会财富达到顶峰,这时候帝王更多的是采取儒家或是儒法相结合之术。因此,在历朝历代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运用《老子》的智慧来治理国家的典范。

这里面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辅弼系列。我们发现,每到天下大乱,一定有一批道家人士,作为智囊出来寻找拯救天下的方略。而这时候的帝王,一般采用黄老之术来推行休养生息的治理方略,为国家带来安定和繁荣。

魏源是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想家,他撰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同时,他还在传统中寻找智慧,发现了《老子》,所以写了一本《老子本义》,期望恢复《老子》作为治国理政之术的地位。在《老子本义》魏源总结:“汉人学黄、老者,盖公、曹参、汲黯,为用世之学,疏广、刘德,为知足之学,四皓为隐退之学,子房犹龙,出入三者,体用从容......惟孔明澹泊宁静,法制严平,似黄老非黄老,手写申韩敎后主,而实非申韩。”

我们发现,很多创业时期的帝王背后都有一个类似于道家的人物来支持他。比如刘邦背后有张良和陈平,都是道家者流,老黄之术;刘备背后有诸葛亮;唐太宗背后有道士王远知、魏征,也是偏于道的。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之所以能够保持不灭,又延续下来,其中兴是靠着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李泌。李泌连续辅佐了四代君王,从唐玄宗开始,到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李泌历次出山,最后归隐,辅助了几任皇帝安定天下,进退从容,除了他之外,这个时期的历任宰相下场都是被杀。在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有著名的道士陈抟。元世祖能够鼎定元朝,一切的规划基本都来自刘秉忠。刘秉忠有儒家情怀,做过道士,也有僧人之身。元朝的两个都城,开平城和元大都都是刘秉忠设计的,包括元朝取名为元朝,也是刘秉忠从《周易》里面取“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而来,明太祖朱元璋手下有刘基(刘伯温)。明成祖手下有姚广孝(道衍和尚)。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