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承:跟着习主席学国学(5)

摘要: 宣讲家网系列节目《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以习近平主席讲话为切入口,每期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的经典名句,从中提炼出中华文化的智慧,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本期讲稿,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继承教授将为广大网友讲解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引用的四个经典名句。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说到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时,习近平主席使用了典故“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这句话出自西汉思想家刘向的《说苑》。《说苑》这本书里主要是一些传说故事及文艺评论。那么,这句话放在习主席讲话的原文中,他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领会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对“一带一路”以及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有更深刻和全面的把握。

其实,“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后面还有两句,叫“道之所在,天下归之”。“万物得其本者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万物的生长一定守住根本,如果把本给丢了,一项事业就“死亡”了,夭折了,就不能前进了。所以我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要问自己:我的“本”是什么?比如中国共产党在近代诞生的时候,那时风雨如晦,灾难深重,老百姓生灵涂炭,内外交困。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奔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而且在艰难困苦中,不改初心、肝脑涂地为国家、为人民打拼。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本”。如果中国共产党永远为人民去服务,永远为中华民族呐喊,我们党的“本”就抓住了,那么它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个人也是如此,比如说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的“本”是什么?那就是把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去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价值观要正确,思想内容要好,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我的“本”。一个知识分子,如果你传播的价值观不正确,传播的立场不正确,传播的内容对社会进步和文明进步有害,这个“本”就丢了。所以大家注意,尽管处在不同的位置,工作的分工有区别,但是我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在不同的岗位上去为人民去打拼、为国家去服务。“本”去抓住了,这一辈子就会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反之,“本”抓不到,有时甚至是违法乱纪了,丧失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这个“本”,后果就很严重。

所以我送年轻人一句话:年轻人就像海绵一样,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的时间去成长,充实自己。你在青少年时期吸收的东西越多,将来有机会的时候,你才能挤出更多的水,也就是说才有更大的能力为人民做事。如果青年时期混日子,该珍惜的没有珍惜,该努力的没有努力,到了三四十岁需要展现自己价值的时候,会发现自己丢了“本”。“万物得其本者生”,每一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本”是什么,要牢牢抓好自己的“本”。

“百事得其道者成”,所有的事,顺道则成,逆道则亡,所以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道”是什么呢?就是规律。抓住了规律,顺应了潮流,才能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价值;螳螂挡车,背道而驰,逆道而行,最终就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用在国际形势上,“大道”是什么?“大道”就是世界各国不可能走向封闭,在交流和贸易的过程中,人类的不同文明交相辉映,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如果你逆经济全球化,走向封闭,这就是背道而驰,所以“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百事得其道者成”用在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演讲中,给我们以怎样的启发呢?就是每一个国家一定要把自己的“本”给找到。那么“本”是什么?我们中国的“本”就是自己的发展。如果将来中国的发展有问题的话,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只要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本”守好,做到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就不惧外部的挑战。也就是说,当我们自己做好自己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迎接一切挑战的能力,我们就不惧任何风吹雨打。反过来讲,我们如果把“本”丢了,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当外部挑战来临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能力迎接挑战。所以,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们一定懂得“万物得其本者生”的道理。只有我们自己变得强大,变得更加生机勃勃了,任何挑战都只是风雨的洗礼,我们的国家会更加茁壮的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