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晓辉:重阳节在当代的内涵与意义

摘要:重阳节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形成、演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都紧紧围绕健康平安、洪福长寿、趋吉避邪等主题,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它又被更多的赋予了敬老养老的内涵。重阳文化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而博大精深,在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大家对重阳节的意义应该有一些新的认识。

QQ截图20190930090337

户晓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观看分段报告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重阳节是中国民众生活中的一个大节,自古就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习俗。

在中国的传统中,农历三月三,亲朋好友一起外出踏青;到了农历九月九则是外出辞青。重阳节的时候天气适宜,不冷不热,正是辞青的好日子。

一、重阳节的三个特点

第一,重阳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而是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的一个节日。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节日一般都和自然的时序结合在一起。从字源上来说,“节”的繁体字是“節”,一个竹字旁,底下一个即,立即做什么事情的“即”。这个繁体字“節”是个象形字,原意是竹节,泛指植物分枝长叶的地方,它的引申义就是动物骨骼连接的地方。用这个“節”字来称呼日,叫节日。

直观地讲,“节日”就是“截日”,就是把日子分成不同的段落或者阶段。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节日实际上就是日子和时间的截点。所以,古时以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八节,后来又分为24个节气。

《史记•太史公自序》里面就说了,“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北京大学张祥龙教授写过一篇文章,叫《“节日”现象学刍议》,他在这篇文章里说:“‘节(節)’在中文里的原意是‘竹节(節)’,含有‘两段竹子相交’和‘界限’之义。为什么是‘令节’和‘佳节’呢?因为天地阴阳时气在此交和,形成了时令的节奏,所以‘令节’即意味着‘美好的节日’,又意味着‘时机化了的、时令化了的日子’。这样看来,‘节’对于中国古人不是外在、偶然的,而是天、地、人本身的存在方式与节奏,是万物与人生的和谐之处,该讲究之处。简言之,节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是一种价值时间,也就是说,这个日子不是没有价值、平平淡淡的,而是有价值内涵的。所以,节日常常是宜与忌、吉与凶、新与旧、善与恶出现交替或者转换的时刻。实际上,在许多其他民族节日里也有这个特点。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