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革命运动先锋赵醒侬烈士的初心故事

民族革命运动先锋赵醒侬烈士的初心故事

93年前,在南昌德胜门外的一块芝麻田里,一阵凄厉的枪声响起,一位有志青年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哭鄱湖,鬼雄人杰同流,长恨洪都风波起,顿教生命即时休,天地人同仇!”

“剩好头颅酬死友,凭真面目见群魔!但愿此身为国赴大义,为党为革命,任劳任怨决不计他人。”

……

他的壮烈牺牲,震动了无数仁人志士,引来方志敏、袁玉冰、张朝燮等革命先辈的悲痛惋惜。

他的革命精神,鼓舞了中国青年,以朝霞般的鲜血唤醒江西之民众。

他是谁?他就是江西民族革命运动的先锋、江西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赵醒侬烈士。他的一生绕不开“觉醒”二字,甚至连姓名都蕴含此意。这是他矢志不渝的志向,这是他终生的事业,哪怕一生颠沛流离,哪怕付出生命!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赵醒侬烈士的故乡南丰县,通过采访、翻阅党史资料,得以穿越茫茫时空,拨开历史烟云,走近这位觉醒之士,感受觉醒力量。

改名“醒侬”

赵醒侬原名赵性和。改名之举,实为这名被压迫青年发自心底的抗争。

1899年,赵醒侬出生在南丰县城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一名裁缝。尽管赵父终日辛勤缝纫,但在苛捐杂税、地租利钱的盘剥下,一家人的生活很是艰苦。幼年时,赵醒侬断断续续在私塾里念了几年书。后因家中变故,无奈中止学业。

辛亥革命爆发后,南丰成立县立高等小学。赵醒侬果断剪掉辫子,欣喜地报考这所新式学校,学习新知识。可是,生活重担像大山一般不给赵醒侬喘息的机会,尚未毕业的他不得不再次辍学,背井离乡,到长沙、常德等地当学徒。

当学徒的日子很是难熬:迟睡早起,半饥半饱,夏日帮老板打扇,替老板娘抱小孩,稍有不慎,便要“吃藤条”。不堪压迫的赵醒侬,颠沛流离来到繁华的上海。初到上海,赵醒侬想上学,交不起学费;想找工作,无人理睬。为了活命,赵醒侬只好每日沿街叫卖报纸,夜里蜷缩在小菜场里休息。有时遭遇巡捕驱赶,他只好整宿在大马路上来回踱步。后来,在几个穷朋友的帮助下,赵醒侬在一家小商铺里当了伙计,但日子依旧过得凄苦。

1919年,一声惊雷震九天,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从这场伟大的运动中,消极迷茫的赵醒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曙光,毅然将“性和”改为“醒侬”,以表自我的觉醒和救国救民的决心。

从“伙友”到早期共产党员

1920年,对赵醒侬来说,是个较为特别的年份。这一年,他第一次知道了劳动节的历史,懂得了劳动者的权利,看到了劳动界的希望;这一年,他怀着为伙友(指店员、工人)“谋幸福、谋大团结”的愿望,加入了上海工商友谊会。

赵醒侬十分活跃,不仅参加友谊会组织的各种活动,还经常为该会刊物《上海伙友》撰写稿件。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实感,字字句句饱含着血与泪:“难道我们伙友不是中华的国民?难道我们不是黄帝的子孙?难道我们甘心做凉血动物只肯伏而不动?不是!不是!”“可怜呀,我生在这种万恶社会,从小又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所以我长了廿多年,就过了二十多年的‘非人’生活。”……可是,上海工商友谊会的成员并不是纯粹的店员、工人,还有中小商人。这就不能不影响到《上海伙友》,在灌输阶级意识的同时,还夹杂着改良主义和劳资调和的观点,企图瓦解伙友们的斗志。对此,赵醒侬内心备受煎熬,痛苦地思索着前行的方向。

这时,经人介绍,赵醒侬进入江苏省立第二师范附设职业补习学校学习。他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来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慢慢的,共产主义信仰的种子在赵醒侬心中深种。1921年,赵醒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创建江西党团组织

1922年,江西革命青年方志敏来到上海,决心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寻找革命真理。天遂人愿,方志敏结识了赣籍青年赵醒侬,两人一见如故。得知方志敏入团的志愿后,赵醒侬欣然答应做他的入团介绍人。不久之后,与方志敏保持联系的江西另一个革命青年袁玉冰也来到上海。这样,三人在上海相见,十分投缘。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议论时局,共同商议如何在革命氛围不浓厚的江西传播马列主义。同年,受组织委派,赵醒侬回江西开展革命工作。

1923年1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建立。1924年5月,中共南昌特别支部成立。1926年4月,中共江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在江西的革命历史进程中,这几个时间点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同样,对赵醒侬来说,创建江西党团组织,是其革命生涯中最厚重的一笔——

他参与创办南昌文化书社,“从别处运输”马列主义来“灌溉”江西青年思想界,以期“荒凉”的江西开出几朵灿烂的“文化之花”。

他密切联系群众,调查南昌手工业工人情况,深入郊区建立扬子洲农民协会。

他培养革命青年,介绍了许多同志入团入党;主张在实践中,让青年干部锤炼成长。

他为了革命,不顾个人安危,把生死置之度外。1925年12月,赵醒侬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在南昌牛行车站被捕,经积极营救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6年8月,在南昌百花洲再次被捕。同年9月的一天,赵醒侬被押出牢房,他昂首挺立,从容淡定,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英勇就义,时年27岁。

廉洁奉公的“阔老爷”

江西党团组织建立后,秘密机关设在南昌解家厂的一栋民房里。为掩人耳目,赵醒侬乔装成一位“阔老爷”。“阔老爷”要有阔老爷的样子,得有仆人服侍。于是,方志敏把堂弟方志纯介绍给赵醒侬做“厨子”和“门卫”。

当时党的活动经费非常困难,为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赵醒侬严于律己。那时,出于乔装需要,组织上给赵醒侬做了一件长褂。他十分爱惜这件长褂,除了出门或会客,平时很少穿。方志纯回忆,在他的印象中,除了这件长褂外,赵醒侬没有另外叫组织上做过新衣。在秘密机关,赵醒侬经常工作到深夜,实在饿得不行,就叫方志纯帮他买碗馄饨吃。本来一碗加鸡蛋的馄饨要30个铜板,为了省钱,赵醒侬只让方志纯买5个铜板一碗的普通馄饨。

赵醒侬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家人也是如此。赵醒侬妻子鲁氏住在南昌营房街附近,为防止暴露,他从不让妻子到秘密机关来。赵醒侬没有固定的工作收入,按组织规定可领取生活津贴。但由于党的活动经费没保障,赵醒侬的生活津贴,不仅不够日常生活开支,而且常常因多种原因不能及时领取。为此鲁氏带着女儿时常过着没米下锅的清苦日子。起初,鲁氏有过怨言,但她渐渐发现赵醒侬和许多人在一起“干大事”,便默默接受了这一切。

红色记忆永不逝去

赵醒侬虽然牺牲了,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与赵醒侬“对话”,南丰县地方文化研究专家、78岁的曾志巩为此穷尽半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曾志巩因工作关系,参加赵醒侬事迹调查。在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曾志巩被这位觉醒之士深深打动,萌生了为赵醒侬撰写传记的想法。2001年退休后,曾志巩长居上海,仍不顾年老体弱,广泛采访有关部门,长时间沉浸在图书馆里查阅旧报刊,并自费到嘉兴、南昌等地收集档案,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2014年,通过多年的努力,曾志巩最终完成了30多万字的《赵醒侬传》。

听闻记者此行采访赵醒侬事迹,恰好回乡的曾志巩很是高兴,“赵醒侬是一个真正的职业革命家,是江西民族革命运动先锋。出身穷苦,心系家国。你们要好好宣传他呀!”

赵醒侬的故事被记录,他的不朽精神也同样被传承。在南丰,循着革命英烈足迹,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例子比比皆是。

65岁的胡细毛仔,出生在南丰县莱溪乡上井村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早年凭着一手泥工好手艺,胡细毛仔从搞建筑起家,逐渐积累了不菲的家产。富裕起来的胡细毛仔不忘回报社会,大到建桥修路,小到捐资助学,他都会慷慨解囊。30余年来,据不完全统计,胡细毛仔捐助的资金累计达300多万元。

曾立国,已故南丰县政府办副主任兼人防办主任,参加工作近30年,先后获得了100多项先进和荣誉。他用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哪怕是在生命走到最后的时候,都在调度安排工作,力求至善至美。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用实干实绩诠释担当和忠诚的写照。

记者手记

采访赵醒侬烈士的事迹,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他以己之觉醒唤民众之觉醒,引导中国历史走向光明的坚定决心。他的一生尽管短暂,却充满了革命激情。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一次回望过去,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70年沧桑巨变,今日之中国,是如此青春、可爱、幸福。我们不应忘记,国富民强、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是无数革命英烈前赴后继,用鲜血换来的。这些革命英烈,是共和国最闪亮的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接续奋斗,是缅怀革命英烈的最好方式。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党上下开展,追寻革命英烈的初心足迹,继承革命英烈的遗志,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