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70年系列报告】依绍华:新中国成立70年流通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3)

二、新中国成立70年流通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第一,流通的总量规模实现了巨大的增长,促进消费增长。

1952年到2018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70.1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84200.8亿元,增长1200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276.8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380986.9亿元,增长了1375倍,年均增长率11.8%。

在规模巨大增长的同时,流通业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1999年开始公布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以来,1999年末就业人数为492.2万人,2017年末就业人数为1183.8万人,总增长率为140.5%。也可以说,流通业是国民经济就业方面的一个吸纳器。

第二,流通主体多元,业态丰富。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数由1999年的27115个增加至2017年的200170个,增长了6.4倍。流通业主要是批发和零售企业,规模较小。这个数据还从另一个方面能体现出来,线下企业的比例和数量占多数。

从商品交易市场来看,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由2000年的3087个增加至2017年的4617个,最多时达到5194个(2012年),增长了近50%。

随着我国加入WTO,流通企业引进外资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批发和零售业的三资企业数量由1999年的293个增加至2017年的7360个,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19.6%。

第三,流通业集中度逐渐提高。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8年零售业百强的销售规模超过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近20%,百强增速明显高于行业水平,头部集聚效应持续扩大。从统计数据来看,零售业百强企业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253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73502亿元,增长了28倍,年均增长21.9%;零售业百强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5.9%扩大至2018年的19.3%;2002~2018年期间,零售业百强销售规模的增速在大多数年份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零售业百强企业,也就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在不断地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故而在消费领域占得比重在提升。

第四,流通业数字化创新成果丰硕。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流通领域推广与应用,在零售领域出现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如机器人餐厅、智能家居商店、未来商店、自动售货机卖饭、无人超市等相继出现。流通业正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许多由人工操作的环节正向机器智能操作方向发展,此外,还包括流通环节的交易、支付、物配等过程的智能化,流通产业整体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