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2)

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2)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否定客观存在的历史,罔顾历史事实为基本特征的错误思潮。有的以“历史揭秘”“揭示历史真相”的幌子,使用经过精心裁剪的所谓“档案”“史料”,将完整的历史现象碎片化,歪曲攻击党和国家的历史;有的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历史认识体系称为“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妄图从根本上颠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有的把矛头指向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对革命英雄人物进行肆意的诋毁、诬蔑,试图搞乱普通大众的思想认识;更有的把改革开放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并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绩归结到“以欧美为师”“向人类文明大道回归”,从而歪曲我国改革开放的性质、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不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以怎样不同的面目、形式呈现,但其否定党和国家历史、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政治本质和目的越来越明显表现出来。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对它的危害,我们的脑子要特别清醒;对它的伪装,我们的眼睛要特别明亮;对它的批驳,我们的态度要特别坚决;对它的斗争,我们的行动要特别自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发展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破除文化虚无主义,以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为目标,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筑牢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屏障。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面对历史虚无主义伪造、篡改、歪曲甚至“恶搞”历史等种种行为,敢于亮剑,敢于说“不”,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强硬的手段给予最坚决最严厉的反击。

三、“今天永远是历史的延续”——在树立正确历史观中走向未来

“述往事,思来者”,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饱含智慧,“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深刻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今天,我们作为历史的“剧中人”敬畏历史、认识历史,就要从历史的深处把握现在,让中华民族沿着人间正道浩荡前行,创造属于每一个人的美好梦想。

树立以史为鉴的历史学习观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说,“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几千年来,我国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汲取历史营养的不竭源泉。我们要从这些历史典籍中,了解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其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身体力行在“劝学”。在他涵盖诸多领域的书单中,最多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典籍。我们应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展卷读史,与贤者共坐、和时间对谈,将已被历史证明的、科学可行的理念、方法等运用于现实工作中。

树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观。坚持从整体上来观察历史,用辩证、联系、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传统、判断历史趋势,既看到历史高歌猛进的发展,也要看到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挫折甚至倒退,全面客观看待历史,得出正确的认识和结论。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才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对古代的经验,我们必须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科学态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进。

树立保持定力的历史大局观在风险考验面前,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保持定力,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比如,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就会明白,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必将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再比如,对待贸易保护主义,把握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规律,就能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不是哪个国家能够改变的。我们只有正确把握历史的变与不变,以深邃的战略眼光把握历史规律,才能做到既顺势而为,又能保持定力。

树立功不在我的历史延续观过去的昨天即为历史,今天永远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具有延续性的。“革命不是一天就完成的。”它始终在提醒着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是一朝一夕、几年、几十年的事情,而是千秋万代的事业,需要长期延续、久久为功。因此,我们在干事创业中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延续观,一批接着一批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将伟大的改革事业进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当前,有的地方干一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事情,缺的就是正确的历史观。

树立兼收并蓄的历史开放观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当然,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这就要求我们区分精华与糟粕,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方向,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眼光和战略视野。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站在风云际会的新时代潮头,我们对于昨天、今天和未来有着更加深切的历史感悟,也更会自觉地在“历史之变”中探寻和把握“历史之常”。拥有“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的坚定信心,我们就能在把握历史大势中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作者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