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

摘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三是谋利炒房现象依然存在;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区和国有工矿区、林区、垦区棚户区依然存在;租赁住房依然是短板;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四是老年人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的好品质、精神生活的高品位、社会生活的深度参与;老年消费观念从过去的生存必需型消费向质量型、发展型消费转变,服务需求已经从过去的简单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需求转变,社会角色已经从过去被动接受照顾型向主动寻求社会参与型转变,广大老年人更加渴望丰富、多彩、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五是我国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有1500万人左右,还要考虑300万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就业工作艰巨复杂。

二、在发展中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

(一)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民生目标必须通过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来实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验证明,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才能有扩大的就业,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状况,才能确保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大大提升,公共文化日益繁荣。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有效防范和化解经济和社会风险的基本手段。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多万亿元,实际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改革开放初期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8%上升到2018年的大约16%。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在30%以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18年的2.8万元,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成为社会的稳定力量。我国的扶贫事业成绩卓著,从1978年到2018年,全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5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5.8个百分点。正是运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基本原则,我国才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当然,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在实际中得到实惠,在生活上得到改善,在权益上得到保障。如果发展不能回应人民对幸福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这样的发展就会失去意义。

(二)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好不平衡问题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要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关系,坚持量入为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既要不断加大保障民生力度,又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重点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和完善,特别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特定人群和特殊困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确保特定人群和特殊困难地区优先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项民生工作。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合理布局公共空间就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安全有序的社会空间就必须“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关系模式就必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在不断做大,但分配领域存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现实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有亟待完善的方面。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就是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和规则公平,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权利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还要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2016年5月1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建设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和民族长治久安、长期繁荣的基础。

(三)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好不充分问题

一是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稳定增长促进就业,以创新扩大就业,帮助经济困难地区解决就业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尤其是2018年以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对国际国内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要防止出现较大范围失业风险,确保基本民生不受影响。当前,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革命不断加速,更要通过教育改革和加强培训提升劳动力技能。

二是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发展商业保险。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和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构筑人民生活的安全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基于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人口结构变化来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要深入研究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所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所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要在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推动社会保障体制的进一步创新,为建成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奠定基础。

分享经济是基于长远考量而建立的可持续的经济体制,既把当前行为的影响与未来联系起来,更着眼于未来。分享经济代表了一种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制度。系统思考和系统探索各种变化对于实现分享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毫无疑问,技术进步已经为分享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且已经在许多领域被应用了,很多人将参与分享经济视为第二职业或为了孩子而增加收入或采取灵活就业的方式,但是,一旦人们将其作为收入的唯一工作来源,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都将会被提上议程,并需要着手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