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

摘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三是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聚焦增强人民体质,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医保支出结构。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机制。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四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探索适应建设创新型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教育体制应成为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核心和重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依靠人才,关键也在人才。鼓励和支持发展各类制造业,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使大量劳动力能够被制造业和服务业吸纳。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创新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制造业培养大量实用技术人才。

五是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构建。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完善住房救助制度。聚焦于社会中低收入群体和新市民,实施精准化保障。推进公共租赁住房有效供给。加快共有产权住房建设。优化实物保障与货币保障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土地政策。完善财政政策。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后期管理。健全准入退出机制。规范保障性住房的准入、使用及退出机制,坚持公平分配,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打破传统工业社会的需求模式,包括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模式,形成数字时代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共服务完全不同于工业社会时代的公共服务,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数字时代出现了与传统的标准化大生产不同的个人化经济方式。数字时代给个体带来的便利性,要求改变公共服务,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信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工业社会中政府组织的层级结构、决策方式与服务模式,逐步实现部门协同与数字治理。为了解决不同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的“互联”问题,必须通过建立顶层的框架体系,让不同的公共服务部门通过接口,能够在一种“松耦合”的情况下相互连接,以大型公共服务组织为主,也包括中小社会组织,营造出一个公共服务的生态环境。

总之,要紧紧围绕人民需要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建设、住房等方面,从质量入手,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对接起来。在此基础上扩大内需,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参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环境。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我们以医疗保险的社会治理为例,医疗保险的社会治理是指参与医疗保险的利益相关者秉承法治、自治、德治的原则,通过共同参与医疗保险政策制定、征缴、管理、使用和监督全过程的治理活动。医疗保险在政策制定、保险金征缴、管理和使用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政府及其管理部门、保险机构、缴费企业、缴费个人、监管机构、医疗机构、患者,等等。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就是社会治理过程。进一步说,医疗保险是一种社会关系模式,它是由政府及其管理部门、保险机构、缴费企业、缴费个人、监管机构、医疗机构、患者等一系列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一个社会关系的网络和社会关系模式。在这个网络中,医生是重要的参与者,在现行医疗体制下,他的治疗会在考虑病人需要的同时,考虑自身的和医院的利益;保险公司也不可避免地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考虑如何使用保险,病人也从自己的治疗来考虑利用保险,凡此种种。如果各方都从自身利益最大考虑问题,就有可能发生“公地悲剧”。从各个角度看,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病人、医院、保险公司都会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考虑使用医疗保险,医疗保险金的使用是一个博弈过程,也是一个如何使用公共资源的过程,这其中体现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来使这些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在这个意义上,医疗保险的征缴、管理和使用是一个利益关系协调的过程。协调利益相关者在医疗保险中的社会治理需要建立三个机制,一是法律机制,要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在法律的框架内交纳医疗保险,使用医疗保险,管理医疗保险,确保医疗保险资金的安全。二是每个利益主体,利益相关者都要承担起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以社会责任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三是在这样的利益约束机制和责任机制下,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理顺,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医院和保险公司的关系,保险公司和病人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理顺,形成一个合理的社会纽带。这样,医疗保险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会形成。医疗保险社会治理要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社会治理就是要去维护基本秩序,激发各方活力,动员政府及其管理部门、保险机构、缴费企业、缴费个人、监管机构、医疗机构、患者参与医疗保险的征缴、管理和使用过程,解决存在的问题,化解各种矛盾。在这个意义上,医疗保险的社会治理与医疗保险是可以打通的,在深层次实现融合,并在日常生活中推动人民生活的改善。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治理的要求,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原则,从各个环节,各种关系处理好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对人的管理,发挥各类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推动民生事业发展。人民幸福的改善是个体、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让每个个体获得的更多幸福,需要党和政府与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获得“久久为功”的原动力。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