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文化自信力量

凝聚文化自信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凝聚起坚定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构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文化梁柱。

坚持立根固本,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文化根本,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和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这些宝贵财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文化自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注重凝魂聚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既要海纳百川、吐故纳新,也要立根固本、薪火相传。在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更需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召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善于继承。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当前,尤其要与时俱进,注重将现代观念和现代手段运用于文化遗产的继承之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二是善于转化。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三是善于交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坚持人民立场,增强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的社会凝聚力。以人民为中心是文化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回答了文化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一是聚焦精品创作。坚持深入人民、扎根生活,从新时代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启迪思想、温润心灵。二是创新文化业态。善于运用市场理念、知识产权和各种新技术、手段,对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精致化改造,并通过产业化的生产制造,市场化的包装营销,服务当代社会,形成经济效益。要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型业态,加快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三是着力惠民利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工作原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

(作者系福建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