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核心环节在于疏通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核心环节在于疏通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核心不在于搞“大水漫灌”式总量强刺激,而在于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快货币传导机制的“结构性改革”。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也面临多重挑战和困难。在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实行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扰动下,国内存在货币政策要不要跟进加大“刺激”的声音,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货币政策决定也主要是以我为主,不随波动频繁的市场起舞,不因莫衷一是的声音变调。

货币政策既要稳当前,加强逆周期调节,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同时也要考虑长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在看来,货币政策的关键和核心不是在于搞“大水漫灌”式总量宽松强刺激。目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资金利率持续下行,10月以来,央行已连续实现资金净回笼。

当前,货币政策的核心环节是在于“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快货币传导机制的“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让宝贵的金融资源及时准确地引流到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提高逆周期调节效能,促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加快推动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运用,进一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核心机制,国务院部署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就是要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提高LPR市场化程度,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促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考虑到本轮物价上涨的供给冲击因素(主要是猪肉主导的食品价格上涨),核心CPI和PPI持续下行,经济面临需求不足的压力增大,实际利率有进一步下降的需要。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同时,完善宏观审慎评估、督促各银行尽快实现新发放贷款运用LPR定价,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督导,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利率水平。

增强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意愿,进一步扩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信贷渠道是银行发挥货币创造功能的基础,拓宽信贷融资渠道是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提高融资可得性和可及性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和资本“双重约束”,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差异化信贷政策和激励相容的监管考核体系,完善和加强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征信和增信体系建设,进一步疏通“宽货币”到“宽信用”渠道。另一方面,加快推动商业银行完善普惠性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改进经营理念和优化流程机制,增加有效信贷供给,进一步提升银行业服务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加强预期引导,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信息沟通是央行实现预期管理和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央行在推出政策措施和实施政策工具时,注重加强市场沟通和政策解读,及时回应市场关切,提高政策透明度和促进公众对货币政策取向的正确理解,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当前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需要更加重视信息沟通渠道的预期引导功能,要更加积极地进行资产价格的预期管理,适时引导市场预期,为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的操作条件和舆论环境。

加强政策协调,增强政策组合效应。一方面,持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深化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三支箭”政策组合,拓宽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另一方面,强化利率改革、信贷投放、减税降费、债券发行和产业支持等政策协调配合,发挥货币金融、财政和产业等宏观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充分释放各项政策的组合叠加效应。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