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从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四个方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明确指出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的制度作出战略部署。今天,我主要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这个主题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

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要求和总任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这是一个递进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党要提高自身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提出的总要求和作出的总部署,其核心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内在逻辑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概念,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确保依法治国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能够有序展开。

三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我们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过程中,要坚持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这是搞好我国法治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根本目标,紧密联系、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四是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五个子体系,法律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础;法治实施体系能够使各项法律法规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发挥法律服务社会功能作用;法治监督体系是外在的一种监督机制,来监督实施者有效实施法律;法治保障体系是为了保障法治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相协调、有效运转;党内法规体系是用来规范党内行为、调整党内关系的,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守法、维护法律权威。

五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我们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目的就是要搞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四个领域的工作,最终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的,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更多强调的是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重点在有法可依。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刑法、刑诉法、选举法、地方人大和政府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作了法律规定。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现行宪法,随后我们开展了各项立法工作。1986年,通过了民法通则,随后又制定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等各项法律。1997年对1979年刑法作出修订。1999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同时废止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1997年对1979年刑法作出修订。我们制定了很多法律,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法可依。但是,法律本身也要协调,不能法出多门。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到二零一零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个要求是历史的必然。2011年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庄严宣布“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十六字方针把法治建设的工作重点从立法转向法律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以,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这个重点,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提高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内涵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法律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等五个子体系。全面依法治国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我们只有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能把各方面的工作有机串联起来。从实践中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关键在于宪法和法律的实施,通过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