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完善相关举措,巩固和拓展这一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力争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条件。我们要毫不松懈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做好后续各项工作,完善相关举措,不断巩固战疫情稳经济的成果,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尽快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步入正常轨道,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条件。

疫情的发展与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疫情的有效防控也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后源支撑,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此次疫情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生产生活及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短期冲击。战疫情是与时间赛跑,既为了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需要,也为了防止因疫情蔓延而放大经济社会风险,造成更多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增强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一方面,要使疫情防控的进展与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恢复同步。疫情好转,需要经济社会活力同步回升。必须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恢复要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撑。只有有序有效推进复工复产,才能大幅提高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生产供应,优化防护物资调配,有效支持湖北、武汉等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而疫情防控成果的巩固,又为进一步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创造条件,增强社会信心。

根据疫情分区分级尽快推进复工复产是当前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恢复正常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基础。首先,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畅通人财物的有序流动,必须使交通正常化、有序化,同时采取针对性灵活有效措施,解决企业用工难、职工返岗难等问题。要继续采取“点对点”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让员工尽快返岗复工,严格做好员工吃、住、行、车间管理等环节防疫工作。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做好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其次,在企业复产过程中,要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家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类企业开展生产自救,抢时间、快生产。最后,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维护统一大市场,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

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从需求损失来讲,与“非典”时期相同的是,此次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最大。但不同的是,现在我国经济更加依赖于消费,消费主导型经济已基本形成,且需要不断巩固。最近5年来,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均在60%左右,稳定了消费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经济。一方面,要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能尽快得到回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出台阶段性针对性强的减税降费、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减免租金等具体措施政策,帮助各类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渡过难关,迅速恢复生活秩序、生产服务秩序。还可考虑对低收入人群在经济下行期和疫情暴发期因物价上涨或收入减少而出现的购买力下降给予直接补助。另一方面,要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的巨大潜力加快释放出来。我国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这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重要基础,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是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不少稳消费的政策,主要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巨大消费潜力的释放,这方面的改革举措还应加大,特别是要加强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居民消费的时空便利化水平。

坚持稳投资并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全面优化提升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首先,要大力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的投资与投入,近期尤其要着力加大财政对医疗服务方面的投资与投入。加大医疗科研攻关的投入。医疗科技发展以及大数据监测将是未来投资的一个长期增长点。其次,大力增加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质量提升方面的投资。就传统产品来讲,我国生产能力极强,但质量优的产品偏少,中低档产品过剩,高档产品短缺。许多企业的供给效率低、效益递减,难以在最后的高精环节实现突破。因此,提高产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我国工业发展扭转报酬递减律影响的关键,特别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小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应成为我国未来扩大投资的重点。最后,选好新的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方面的投入,全面提升我国的高新技术发展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

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尽快复工复产不仅是为了做好自己的事,稳定国内经济,也是为解除国际社会的疑虑,承担恢复与巩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义务。特别是要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要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外贸政策工具,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积极帮助出口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继续抓好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落地。要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全面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活力,增强外商企业长期投资信心。以“一带一路”为重要支撑,全面开拓国际市场。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减负稳岗是降低疫情损失、保障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之一。要因地因企施策,特别是要积极帮助大型流通服务和个体工商户纾难解困,稳固就业的基本面。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帮扶,在复工复产中优先吸纳贫困地区劳动力务工就业,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