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进军深海的战略意蕴

【2020-02】进军深海的战略意蕴

[中图分类号]E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29-1445(2020)02-0017-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①,首次提出了中国深海战略“三部曲”。我们应深刻认识深海的战略价值和“制深海权”的战略意义,全面提升向深海迈进的能力。

为什么进军深海

进军深海是赢得深海战略资源竞争主动权的客观要求。深海蕴藏着海量的战略资源,主要包括油气、矿产和生物等资源。目前已探明的深海油气储量约为548亿吨,占全球待发现量的47%。目前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约为16.7亿吨,够人类使用1000年之久。此外,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储量更为巨大,且具有巨大经济价值。深海还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未来研制生物医药重要的巨大基因宝库。谁掌握了深海战略资源,谁就拥有掌握世界和人类命运的基本物质基础。目前,世界大国围绕深海战略资源展开了激烈的“蓝色圈地”运动。深海已经成为世界大国在当今国际秩序下瓜分地球空间和资源的最后盛宴。

进军深海是维护我国日益严峻深海安全利益的迫切需要。我国水下空间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世界大国强国。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现有关国家的无人潜航器对我海域进行军事刺探和渗透,周边水下空间安全形势日益严峻。2017年11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印太战略”,出台了《驯服海上蛟龙:维持印—亚—太地区水下作战优势》报告,提出构建一个常设的印—亚—太水下作战联盟,并统一作战原则,共享水下情报信息,目的是形成“美军主导、同盟配合、广泛监控、重点封堵”的反潜格局。我国深海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进军深海是争夺未来战争新型作战域的战略需求。一方面,深海具有天然的“隐蔽性”。深海是近乎一个单向透明的战场空间,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水下传播的距离都非常短,300米以下深海是完全黑暗的,电磁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很难超过几十米。深海固有的天然属性形成对军事力量很强的防护性,是军事力量的“安全屋”。目前还没有其他空间能够对水深300米以下的深海作战平台发起有效攻击。另一方面,深海具有较强的“进攻性”。空中作战,“居高临下”往往具有高度的优势,深海作战则是“居深临上”才更具有战略优势,因为潜得越深,越具有位置优势。深海军事力量“自下向上”的打击模式可形成对水面、空中、陆地,甚至太空形成非对称作战优势。未来战争的作战模式很可能就是“以深制浅”“以深制陆”“以深制天”。深海因具有独特的空间战场攻防优势,更易打破战略平衡态势,赢得战争主动权,因此必将成为打赢未来战争的新型作战域。

发展深海力量步伐骤然加快

当前世界主要海洋强国为尽快获得制深海权,加紧发展深海力量,其速度之快、投入之巨、力度之大超出人们想象。

一方面,优化深海军事力量作战体系。一是探测感知非声化。随着潜艇降噪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被动声呐等传统手段对潜艇进行跟踪定位越来越困难。二是预警监视自主化。比如美国的自主式分布式系统具有高机动性、可快速布设、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可随海上作战编队一起行动,由潜艇、水面舰艇或飞机布设,也可由无人水下潜航器或自主式无人水下潜航器布放,能为编队指挥提供准确的威胁位置信息和可靠的海洋图像。三是指挥通信网络化。目前,水下网络结构和水下武器决策支持系统,可直接接入潜艇,在保持隐蔽性的情况下,利用水声信道,实现与其他海、陆、空、天及水下平台的网络化信息连接,能够进行相对高速、持续的通信,并进行多媒体信息交换,从而使水下通信实现根本性变化。

另一方面,颠覆深海作战兵力结构。深海科技革命将推动动力、探测、通信等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使深海作战兵力结构发生颠覆性改变。如无人潜航器具有高自主性、低风险性、强隐蔽性以及灵活部署性的特点,可以承担抵近侦察、反潜、反舰、伪装和对陆攻击等任务,未来可取代潜艇成为深海作战的“急先锋”,被认为是未来海战最有效的作战手段,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如深海滑翔机就像天空中的卫星,是深海理想的“情报搜集员”。具有消耗小、续航力强、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可大量投放和重复使用等特点,可以依靠海浪的力量在深海连续航行,能满足长航时、大范围海洋探索需要,未来可能成为廉价的战略武器。

再一方面,创新深海作战样式。一是颠覆传统深海战略威慑方式。美俄通过改进静音技术、增加下潜深度、改进结构材料等传统方法,不断提高潜艇生存度和可靠性,达到持续提升深海战略威慑能力的目的。未来,无人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未来深海作战战略威慑方式,从而改变未来战争作战样式。如美国海军不断丰富弗吉尼亚级潜艇搭载的模块,其中就包括多弹头核导弹、无人潜航器、深海滑翔机和潜射无人机等装备,具备在较短时间内突击全球任何角落能力,对地面、海上、空中、太空目标进行有效打击。俄罗斯计划在深海部署噪音低、机动性强的无人核动力潜航器,水下航速达60节,能够对航母编队、海防工事和沿海城市进行有效打击。二是探索深海无人集群智能作战。目前,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积极探索研究深海无人集群智能作战,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有关国家已经研制出具有大尺寸、超远续航力、能搭载各种传感器和武器的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具备自主判断的人工智能。三是拓宽深海综合保障模式。深海空间站同太空空间站类似,它可以在海底停留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将是未来深海战场重要的能源补给、数据保障和指挥通信中心。潜航器不用上浮,不用返港,就能到深海空间站进行补给、充电、维修和保养,将极大提高潜航器的隐蔽性和生存率,彻底颠覆未来深海战场保障模式。

加强制深海权能力建设

深海较量不仅是一场“隐形”“高科技”力量的较量,更是一场制深海权能力的较量。制深海权就是制发展权,要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特别要突出体系化能力建设。

加强深海环境监测预报,提升战场环境利用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就是巧妙利用了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悄无声息地突破了英军严密的水下封锁,成功地从大西洋潜到了地中海。我国应当尽快建立海上环境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开展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实现对深海环境的有效监测,要像天气预报一样,准确预报,及时掌握。

加快民用深潜技术向军用的转化,提升进入深海能力。深海进入是取得制深海权的先决条件。深海进入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战略能力,是大国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中俄法日五国掌握了2000米以下深海进入的技术,真正具备深海进入能力。我国在民用深潜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军用方面我们仍然存有不小差距。大潜深一直是许多国家潜艇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我国深海进入的民用技术水准较高,蛟龙号具备载人到达地球上99.8%以上海底作业能力。我们必须加强深海军事力量建设,为我国深海国家利益拓展提供坚强战略支撑。

发展深海无人新技术,提升常态化存在能力。深海“存在就是价值”,长期存在才能展开战役级行动,才更具有战略价值。因此,究竟能在水下待多久,是衡量水下作战力量隐蔽潜航作战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核潜艇连续下潜90多天,打破了美国核潜艇最长深潜84天的世界纪录。核潜艇之所以不能进行长时间航行,主要原因是人在深海高压、密闭空间内生存是有极限的,90多天已经到了人体的极限。随着无人装备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深海无人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各国提升常态化存在能力的主要发展方向。

逐步完善“透明海疆”监测网,增强感知能力。深海感知,是深海军事力量进行作战行动的“耳目”。目前,美国已建成完备的水下侦察预警体系,俄罗斯也依靠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浮标、无人潜航器和海底监视系统实现对周边区域深海的探测。相比较而言,我国深海预警监视体系起步较晚、技术薄弱、网络不完善。借助深海探测技术发展具有的后发优势,我国未来可以尝试建立预警监测网,使我国沿海真正成为“看得清、看得远、看得深”的“透明海疆”。

完善深远海对潜通信手段,提升通信指挥能力。实现联合作战,关键是要解决对潜通信问题。只有实现了对潜通信,才能快捷高效组织指挥深海军事力量遂行联合作战任务。长期以来,各国海军主要依靠长波电台进行对潜通信。但长波电台对潜通信隐蔽性差,容易暴露潜艇位置,增大潜艇的危险系数。世界主要海洋强国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对潜通信方式。为取得制深海权,我们必须建立深海与水面、陆地、空中、太空的跨域信息传输网络体系,实现信息连通、数据融合和辅助决策一体化。

①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第2版。

[参考文献]

[1]王汉刚,王桂波.美国水下战装备体系发展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4(6).

[2]潘光等.水下无人系统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J].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17(1).

[3]钟宏伟.国外无人水下航行器装备与技术现状及展望[J].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17,(3).

[4]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编译.国外反潜战[M].北京:海军出版社,1987.

[5]胡波,凌国民.国外海空联合水下战装备技术研究[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1(3).

(作者简介:马培浩,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教研室教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