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辩证地处理好理念与方案、求同与存异、和谐与变革的关系,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坚持理念与方案的统一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

作为“中国理念”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且在一系列重大的国际和国内场合不断倡导的,有关国际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序言部分增加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方面内容,这是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首次对宪法中关于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进行充实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多次写入联合国相关文件和决议,已经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问题,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对“丛林法则”“零和博弈”“文明冲突论”“一国优先论”的超越。正因为如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并且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作为“中国方案”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方案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具有现实性。理念化为方案需要具体化,从应然变为实然,可能性化为现实性。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途径等方面,已经搭建“中国方案”的基本骨架。在目标上,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持久和平是基石,普遍安全是保障,共同繁荣是核心,开放包容是特征,清洁美丽是底色。在途径上,中国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各国共同协商、深化交流,共同参与、合作共建,平等发展、共同分享,倡导“一带一路”就是典范。对中国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实实在在的方案、实实在在的行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的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坚守崇高理念。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把应然当做实然,不能把理想当做现实,不能把未来当做当下。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这一倡议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

坚持求同与存异的统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词,本身蕴含着“同”与“异”。存在一定的“同”,追求更大的“同”;存在不小的“异”,努力去缩小“异”,这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求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日益形成了事实上的地球村,使得各国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人类社会在发展中相互交流、相互吸纳、相互接受,从而对重大问题、基本问题产生一定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我深信,只要各方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起来规划,一起来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存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起点。求同是目标,存异是现实。从逻辑上看,正是因为现实存在着“异”,才有求“同”的必要。如何减少不同的方面,扩大相同和相通的方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关键所在。从现实看,当前世界非常复杂,不同国家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制度多种多样,文化价值五颜六色,相互不同乃至对立。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存异最重要的是包容,让千差万别的各国在共同体内都得以存在,从而得到发展。反之,将世界多样性硬要做个高下、优劣之分,只会水火不容的相互冲突。不能存异,何以求同?

求同与存异的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从存异到求同,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漫长的过程。我们的求同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求同,是在“多”中求“一”,在“异”中求“同”,寻求各方最大公约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各国共同掌握世界命运、共同书写国际规则、共同治理全球事务、共同分享发展成果。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分享成功的发展经验,但是我们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注重从利益深处着手。而利益的基石是经济利益,所以经济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必经之途。在利益问题上,中国提倡要兼顾各方利益,不搞零和博弈。如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如果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就是既封上了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害人亦害己。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求同存异、包容发展。中国的古训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需要指出的是,当今世界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存异的最难之处是如何处理矛盾和冲突,这最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怀有真诚愿望,秉持足够善意,展现政治智慧,再大的冲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坚冰都能打破。”

坚持和谐与变革的统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我们既要讲怎么样,还要讲怎么办。而怎么办的核心问题,是以“和”的方式构建,还是以“变”的方式构建,以及如何将“和”与“变”有机结合起来。

“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式。就世界而言,近代以来的战争对人类带来的苦难刻骨铭心。当今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和为贵”,历史文化血脉中流淌着和平的基因。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颠覆现行国际体系,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通过改革和完善推动它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具体而言,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中国要做全球和平发展的“稳定锚”,世界繁荣进步的“发动机”,各国合作共赢的“助推器”。

“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不能回避的。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求同过程,必然伴随着变革的过程。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必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进行深刻的变革,不解决世界上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矛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共同体。我们要通过共商共建的变革,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让世界朝着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方向发展。

“和”与“变”的统一。在人类面临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中国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坚持对话协商,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而努力。我们也不回避变革,并且要积极应对和谋划。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等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坚定变革的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我们要把握好变革的力度,共享变革的利益,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而稳健地前进。

(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