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张涛:爱与规则同在——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

QQ截图20200521135453_副本

张涛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观看视频专辑

点击浏览课件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聊的主题是“爱与规则同在——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但是其中也有需要完善和提高的部分。在这次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出现了一部分人不遵守规则、不顾他人安全的现象。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在遵守规则方面出现的问题,都与其成长过程当中接受的教育、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所以今天我就跟各位家长聊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什么是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地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规则的认知和理解,第二个层次是愿意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第三个层次是让遵守规则成为自己内在的需要,三个层次层层加深。认识规则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儿时养成了遵守规则的良好意识,孩子在学校就会尊重老师、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企业就会尊重领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在社会上就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而不至于出现过激行为。比如,疫情期间不按照规定居家隔离、外出不佩戴口罩等行为背后,就是规则意识的缺乏。

规则意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方面。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皮亚杰的这个认知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皮亚杰还认为,孩子的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他律阶段、自律阶段。他律是指孩子做与不做某件事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他律的道德判断具有客观性;而自律则指的是孩子从价值观角度、从内心知道了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为什么可以那么做,是从主观认知方面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这个飞跃就是人在规则认知方面的成长。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各位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方面有切实的收获。所以,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我会结合自身在与儿童交流、互动过程中的实例以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为大家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儿童规则意识建立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规则意识培养方面要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0到4岁的孩子处于快乐探索期,没有任何自律,也没有任何自我约束感。这个时期的孩子觉得什么都很好玩,甚至可能会用脚去踩大小便。所以各位家长应该知道,0岁到4岁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4到8岁的孩子认知逐渐清晰。3岁以后,孩子的语言得到了充分发展,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愿望,这时候是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阶段。所以,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8到10岁是青春期之前阶段,孩子开始有自主的道德认知。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做了爸爸妈妈会高兴、什么事情做了爸爸妈妈会不高兴,也会有羞怯感。此时,孩子已经与同龄人有了很多的交流,比如有与幼儿园同伴、小学同伴的交流经验,有了较多的经历、感受之后,孩子开始有一定评判事物的标准,这时候也是建立规则的很好阶段。

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之前,孩子对一件事情该做与不该做,关注的是结果的好与坏;10岁之后,孩子对一件事情的判断开始有道德评判标准。10岁以后的孩子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已经可以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了,也就是他如何看待一件事,是内在价值观在起作用。关于10岁这个分水岭,皮亚杰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做“对偶实验”。实验是这样的:一个孩子进入一个房间,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这个孩子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另外一个孩子,在母亲外出的时候,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他爬到一把椅子上,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那么,这两个小孩谁的过错大,为什么?实验结论是:10岁以前的孩子会认为第一个孩子的过错大,因为他打碎了15个杯子;而10岁以后的孩子则认为第二个孩子的过错大,因为他是贪吃爬上去,不小心打碎了杯子。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