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张涛:爱与规则同在——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4)

刚才的例子中,这位爸爸整个过程没有命令,也没有任何评价、羞辱、指责,而是首先进行了倾听。在倾听之后,这位爸爸开始和孩子探讨解决方法,并且在与孩子探讨的过程当中,去掉了那些不合规则的方法,留下符合规则的方法。如果最后大家能做得更精细,比如把这些规则用笔写出来贴在房间里,就更完美了。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未必如此一板一眼,但一定会有这么一个过程。孩子在与家长探讨规则的过程当中,其认知也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首先,孩子的情绪得到了认可和呵护;其次,孩子知道家长听清楚了自己的问题;再次,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了解决办法;重要的是,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孩子认可的。如此一来,孩子也会坚定地遵守规则。

有时,倾听可能也会无效。如果家长的倾听是带着目的性的,比如为了让孩子最终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这就可能使得家长听到的是自己想听的,而不是孩子的感受;有的家长耐心不够,还没听完就以为自己听到了孩子的全部感受和诉求,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也是无效倾听;另外,家长在倾听的时候一定要与孩子产生共情,缺乏共情的倾听,也是无效的。

什么是共情?怎么才能让倾听更有效?共情,就是让孩子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并让他感受到家长的认可和理解。比如,孩子跟妈妈说:“小明太讨厌了,他经常让我干这个、干那个,我讨厌他!”如果妈妈说:你不喜欢他这样对你,是吗?”这时妈妈对孩子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共情。再比如,一位爸爸带着孩子去游泳,孩子说:“我不想下水,水太深了,我害怕。”这时如果这位爸爸说:“有什么可怕的,就这么点水,勇敢点!”这位爸爸的目的就是教会孩子游泳,并带着很强的目的性,他的回应对孩子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嘲讽、羞辱,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鼓励,其结果就是孩子内心的恐惧情绪没有被共情到。

一般来讲,共情的语言有哪些?比如:“妈妈觉得你……”“这件事让你觉得……”“你现在的感觉是……”“你的意思是……”这些语言是家长试着把孩子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如果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家长就是正确感受到了孩子的情绪。再比如:“我想你的意思是……,对吧?”“你觉得……,这是你想说的吗?”“……,你感觉怎么样?”……掌握了这些句式,家长就可以尝试着与孩子共情。将这些语言运用到我们生活当中并不难,只是很多家长缺乏这方面的耐心,也没有意识到这些语言的技巧。

再举个例子,孩子哭着说:“我的小兔子玩偶坏了。”家长这么说:“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是兔子耳朵掉了!”这样的回应不仅没有共情,而且对孩子的感受予以了否定。如果家长说:“别哭了,妈妈给你买个新的。”首先,这是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其实,新的能代替坏了的吗?新的不是现在就能得到的,那么孩子现在的感受怎么办?所以,这种回答也没有关注到孩子此时的感受,没有共情。还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你还有那么多玩具,可以玩其他的。”这也是直接给出想当然的解决方案,不关注情绪。还有些家长会说:“不许哭,再哭就不是好孩子!”这是评价,如果再加上话语中带有一定的情绪或不耐烦,孩子会更加受伤。有的家长可能还会说:“不就是一个小兔子玩偶嘛,哭什么哭!”这样的回应里有羞辱、嘲讽的意味,这样孩子会产生自卑感。还有的家长说:“别哭了,明天就好了,先睡觉吧。”把问题搁置、逃避或者直接转移话题,短期或者一两次尚可,如果经常这样,孩子会有被忽视的感受。这种让孩子产生被忽视感受的回应,甚至比前几个家长的回应更可怕。比如,孩子回到家跟妈妈说:“妈妈,我今天滑滑梯了,我已经能玩高的滑梯了。”这是孩子想让妈妈表扬自己更勇敢了,可这位妈妈却一边做饭一边说:“先吃饭吧,跟你爸说去。”她根本没有在意孩子说了什么,这是忽视,这种忽视比转移话题对孩子的伤害还大。

综上所述,家长如果没有做好倾听与共情,就根本没法谈给孩子建立规则。

(三)和善而坚定地给孩子建立规则

当我们告诉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的时候,我们不要带着自身情绪的发泄,也不要忽视孩子的情绪,而是要对孩子的情绪有感知、有认可,与孩子有共情。在以上前提之下,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态度要和善而坚定。

什么叫和善而坚定?怎么才能做到和善而坚定?第一,要清楚具体告诉孩子现在应该做什么。4岁到8岁的孩子开始有一些自己的判断,这时候对孩子要有特别清晰明确的指示,来告诉孩子现在该做什么。第二,要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方法,比如问孩子怎么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是怎么想的。第三,要确定孩子是否明白当时的情况和具体条件。孩子在运用规则的时候,是绝对离不开当时的具体条件和环境的。第四,邀请孩子共同制定规则。第五,可以让孩子进行“有限选择”,比如姐姐打弟弟的例子,家长可以让姐姐选择把玩具放在某个柜子或者抽屉里,或者选择哪些书可以给弟弟玩、哪些书不给弟弟玩。第六,接纳和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第七,尝试运用非语言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有意识地去感受孩子每一个表现背后的情绪。在化解孩子情绪的过程当中,给他建立起以后可以尝试运用的应对方式、思维模式,这就是规则意识的建立。第八,要注意有效跟进规则的执行情况。做得不好的,提醒一下;做得好的,表扬一下。

举一个例子,我家孩子6岁左右的时候,我带他去商场买东西,每次他都要买果汁、薯片等。后来,我跟他建立了规则:每次去商场只能买两个东西。后来有一次我带着他和他表姐去商场,他选了两个东西,表姐选了好多个,他就对表姐说:“你不能买那么多。”表姐问为什么,他说:“每次只能买两个。”实际上,这就是家长一旦与孩子建立起他能接受的规则,他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就会有意识地坚持,而这种坚持就是孩子规则意识的建立。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