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社会正拧成一股绳,全力攻下贫困最后堡垒,确保今年全面脱贫目标顺利实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透露,全国832个贫困县,截至5月17日,有780个县已经宣布脱贫摘帽。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就业帮扶是稳定民生的关键一招。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全球产业链的韧性提出了严峻考验,不少企业停工停产,大量劳务人员尤其贫困人口待业时间延长,面临短期失业风险。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为全面推动复工复产作出系列部署,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企业优先招用贫困劳动力参与重大项目和物流体系建设;鼓励加快建立“点对点”贫困劳动力通道保障贫困劳务人员稳岗返还;鼓励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降费减税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等一系列措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把稳定就业摆在“六稳”之首,为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信心。
教育帮扶是稳定民生的根本之策。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为进一步推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建设,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教育部印发《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号召更多高校优秀退休教师支教、支研,继续利用自身经验、专业优势,助力攻克基层干部、产业人才和乡村教师等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以教育资源流动的新途径解决教育不平衡问题,在思想和行动上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生活富裕。
产业扶贫是稳定民生的长久之计。产业是就业之基、增收之本,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关键、最管用的扶贫措施,关系整个脱贫攻坚工作大局。要找准自身发展定位,结合本地疫情的影响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安排种养产业发展计划,增加“菜篮子”“米袋子”等民生产业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依托地方特色扶贫产业,形成自己的农副产品品牌,打造乡村旅游招牌,持续激发群众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让更多贫困人口摒除“等靠要”的思想,从消极被动的“要我脱贫”转向积极主动的“我要脱贫”,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产业红利”。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同时,这也是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伟业,必须坚决完成。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倒计时阶段,要在剩余的时间内啃下“硬骨头”,摘掉“穷帽子”,就必须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千方百计稳民生促发展,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行动攻下深度贫困的“堡垒”,让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的胜利,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期实现!(责编:赵一頔;校对:张慕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