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张孝德:迈向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2)

从以上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八个观”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环境保护,但它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提出的。具体的解决办法不是单纯依靠政治或经济来解决,而是一种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个角度的系统的文明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系统改造、改革的,继工业文明之后我们要走的一条全新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5月24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上就提到了这一观点:“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述中,“生态文明”是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并列的一种全新的新时代文明,这一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生态文明是涉及到科技方式、经济模式、生活方式、社会方式、国家治理方式、哲学与思维等一系列变革的新文明模式,从这个角度讲,生态文明是基于中国智慧的新文明模式的创新。我们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来对它进行解读,否则就无法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地。这里我得出了几个小的结论:

第一,生态文明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而是世界文明转型的新时代。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不能等同于环境保护。环境危机的背后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系统危机。

第三,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探索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之路。

第四,工业文明陷入了高成本锁定的困境。我们追赶西方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做了重大贡献,但从成本收益来考量,工业文明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我把它叫做高成本锁定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处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是继续追赶西方走工业文明的道路,还是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道路,这是一个决定着中国和世界未来命运的重大战略选择。走对了,中国和世界共赢;走错了,中国和世界共输。

二、生态文明是一次全新的经济革命

今天大家都在关心搞生态文明建设要怎么解决人类生存的经济基础问题,围绕这一点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个话题——生态文明是一次全新的经济革命。

我们首先要从新时代的高度,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文明的思维来认识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生态文明时代来了没有?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可以支撑生态文明带来的新经济革命已经发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过的早在1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二者关系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如果说这一思想在2006年时还是一个局部实验,那么到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则成为了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以今天遍布全世界的新能源革命为例。新能源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但把新能源作为一种产业、一种主流技术来看待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认为新能源革命这个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标志着人类文明开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经济革命的开始。

2008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革命,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总结和罗列,发现有八个方面的革命值得我们关注。

1.移动新能源加所有领域的革命

从定义上讲,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我们知道支撑工业文明的资源是石油、煤炭,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工业文明依靠不可再生资源也导致了其本身的不可持续。生态文明要解决工业文明的这个弊端,前提是必须找到可持续支撑人类文明的能源,而新能源就是可持续的能源。

新能源都包括哪些呢?目前大家知道的有太阳能、风能、沼气等生态能,在所有对这些能源的利用中,未来开发前景最大、潜力最大的是光伏发电。光伏发电与传统的煤炭、石油除了能源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区别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它是移动式、分布式的。现有的煤炭和石油不是均衡分布的,以中国为例,山西有煤炭,陕西有石油,不是每一个省,每个有人的地方都有。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我们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就得把它从不能移动的能源变成可移动的,通过发电输送到人口大规模集中的城市,这种能源特性决定了工业文明时代是人找大城市的时代。我们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城市?其实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幸福指数也不见得有多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可再生能源的性质决定的。

此外,用现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无论是煤炭的运输还是电力的运输都是有能耗的,我们使用的电的能耗最高要达到10%左右。为什么有一段时间农村的电价比城市还要高?主要是因为一根电线拉到农村只有十户在用,能耗、成本高;同样一根电线拉到城市有一百户要用,使用成本很低。正在开发的太阳能、光伏能就没有这个弊端了。有人的地方就有太阳能,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不需要把农村的太阳能放到城市才能用,并且人越少的地方人均开发的太阳能资源越多。我们会发现传统的煤炭、石油能源喜欢大规模的城市,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恰恰喜欢小城镇和乡村。

这种新能源覆盖在所有领域引爆革命,在这一领域,中国走在世界前列。前几年我们光伏发电每度电的成本是五毛钱,现在已经下降到两三毛钱,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今天我们火力发电的成本也是两三毛钱左右,当光伏发电的价格和火力发电价格相近的时候,在中国大规模使用新能源将成为可能。所以我一直讲新能源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首先在中国。太阳光伏能的大规模使用会大幅减少我们对煤炭、石油这类高污染能源的依赖。有人说光伏发电也有污染,但它的污染和煤炭、石油相比要弱得多,而且是在技术空间上、潜力上可以解决的污染。

2.文化加技术推动的新产业革命

这一革命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西方工业文明主要依靠技术推动经济增长,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单靠技术是解决不了人类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因为当前人类面临的巨大障碍不是单纯的物质层面短缺的问题,是精神上的危机,还有整个生活消费出现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失衡的问题。所以未来的新兴产业、消费产品不仅要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还要滋养人心,满足精神需求。技术创造物质,文化创造精神,未来的新经济革命不是靠单一技术创新推动的,是文化加技术两轮驱动的新产业革命,这也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大家都在讲文化产业的原因之一。文化产业必须和科技结合起来,单靠科技不行,单靠文化也不行。

3.互联网加传统产业的革命

对这个革命我们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概念——共享经济,这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经济。

4.农业领域的革命

这方面的革命还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看到的外在环境污染是水、土地、空气被污染了,所有这些污染中和我们的生命安全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污染,因为土地污染会造成我们吃的食品中有大量农药残留。追求高产的化学农业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又导致了毒素在人体内的积累,引发了诸多疾病。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如何提高质量呢?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没有农药化肥的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借鉴中国五千多年来在经营传统农业上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当然这个借鉴不是说我们要回过头去搞传统的农业,而是要借助新能源搞像传统农业一样没有污染的农业。现在对农业领域的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转基因上,这是不够的。粮食生产的第一能源是太阳能,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的热能转化应该是我们技术攻关的重点。应用在农业上的技术应该具有选择性,为什么这样说?不是所有的技术都可以用在农业领域,农业生产不仅能为我们提供粮食和其他物质财富,它本身也是一种休闲劳动。我们不能把农业全权交给机器人负责,那样人类就没有劳动,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许多疾病就会发生,降低生命的质量。从另一个角度说,把农业交给机器会造成农业产业价值链的中断。休闲农业是农业在现在及未来的一个巨大产业。现在正是北京樱桃上市的季节,我们到市场去买,一斤大概是20、30块钱,但是你要想自己到地里去摘樱桃,一斤要80块钱,贵的要120块钱。按照工业经济学原理,自己采摘樱桃付出了劳动,应该降价才对,但这个原理在农业领域失灵了。你采摘樱桃是付出了劳动力,但同时也得到了愉悦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大自然给你的,所以你应该为此付费。这就是休闲农业的理论。

中国的农业要往什么方向走?我们都倡导农业现代化,这个现代化把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大规模经济定位为学习标准,我觉得这个方向错了,中国农业要走具有中国智慧和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农耕文明创造了古代农业文明史上技术含量高、人与自然相和谐、无污染的农业,在古代,我们靠这种农业养育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包括改革开放以后也是如此。很多学者说今天中国的农业比美国、日本落后五十年、一百年,为什么这样讲?他们是按照人均效率来衡量的,美国一个农民耕几千亩地,我们一个农民耕十几亩地。我觉得农业是否先进不能单从效率来考虑,不是效率越高的农业就越好,产出的粮食没有毒,能给我们带来其他生活福利,农业效益高才算好的农业。从这个角度讲,中国面临着一次全新的农业革命。这个革命不是简单地学习美国农业,而是要借鉴中国古代的农耕智慧,充分利用太阳能及其他选择性技术,走出一条既满足温饱,又能让人吃出健康,还能使农业的价值链得到延伸的道路,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可以说,我们今天形成的主流经济学是工业经济学,而农业生产本身是一个自然资本生产的过程,农业和工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工业思维来搞农业。工业经济学认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本是货币;而生态经济农业生产中最大的资本是自然。前面我们说未来的新经济革命需要新能源革命、文化加技术推动的新产业革命、互联网加传统产业的革命的推动,说明生态文明时代创造财富的模式已经是不同于今天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