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洪泽区“四办”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对河湖管理工作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进行集中清理和化解,促进了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相关工作经验得到上级认可和推广,也让我们得到了很多有益启示。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河湖管护,不能也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始终将解决实质问题作为工作目标和导向。洪泽区河长办把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切入口,敢于直面问题,坚决担当作为,通过“四办”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突出解决重点问题,治理重点河道,特别是省、市、区领导担任河长和对居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河道,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答好河道治理管护这道“民生题”。
二是立足实际创新。实际的,才是实效的。不切实际的胡乱创新,不仅不会取得实效,还可能沦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翻版。对上级布置河长制工作时,到底是另起炉灶,再搞一套机制办法?还是与既有的农村“五位一体”管护模式进行融合创新?洪泽区河长办统筹考虑到综合效益和行政成本后,选择了后者,实现了老模式与新机制的成功“嫁接”,生长出一个上接“天线”(上级的新要求),下接“地气”(该区完成任务的成功做法)的新机制,成功实现了效益“增肥”与成本“瘦身”的“双丰收”。
三是推动各方尽责。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也才能有多大作为。责任,不是孤立的,必须坚持层层明责、履责、考责、问责,环环相扣,不掉链子、不打折扣,才能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洪泽区通过“四办”机制把区领导、各镇(街道)、各部门,甚至是基层保洁巡河人员等各个方面责任心和作用全部激发了出来,形成了人员更多、但分工更细的责任“共同体”与工作“同心圆”,构建了“勠力同心,其利断金”的良好格局,推动了各个问题的交办解决。
四是推行闭合管理。管理出效益。但管理不好,不仅产生不了效益,还可能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只有形成闭合管理,参加管理的都是管理者,但不都是领导者,领导者只是管理者中的一部分,才能解决问题,实现预期目标。“四办”机制串联了问题解决“查、处、究”的流程,形成了完整的闭合管理系统,真正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促进了河长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