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加快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提升我国的文化创新和传播能力,走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新发展之路。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文化体制是文化创新发展的软环境,其决定了文化创新的水平。当前,我国文化创新能力比较弱,文化产业发展比较落后,文化软实力仍不够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文化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我国文化创新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切实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健全高效合理的文化制度。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灵活的文化创新发展机制,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尤其是要在加强宏观调控和全面监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来决定文化创新资源的配置,选择文化创新的方向和文化发展的项目,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在文化创新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的潜能和活力。

 (二)强化文化交流互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国外文化资源、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但引进后消化、吸收、再创新不够,在把自身文化推向世界即“走出去”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由于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力度不够大,以至于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缺乏起码的了解,这样就造成他们更容易相信“妖魔化”中国、歪曲中国的言论的这样一个局面。为改变这种局面,可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或加大相关政策激励力度,以及创造其他各种条件,建立推动文化开放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官方和民间文化机构以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通过各种方式、途径,积极主动地与国外文化机构进行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努力创新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推介中华文化。同时,要引入异质文化中的合理要素或先进成分为我所用,学习和借鉴国外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与国外文化在内容、表现形式上进行融合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地让国外民众易于接受的新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让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提升我国文化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对增强文化自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品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发挥科技在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要注意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技艺。我国传统文化技艺十分发达,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在推动我国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大力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尤其是要充分挖掘、保护和提升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技艺,培养大批传统文化技艺的接班人,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技艺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技艺创新,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传统文化的品位。随着AI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对文化产业链发展影响巨大,批量生产被个性化定制取代,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更加多元多样。加强文化的交流传播,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积极促进科技文化融合集成。大力促进各领域、各技术系统的不同文化技术之间的融合,增强文化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以多样化的崭新形式更好地展现、传播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四)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统一。不断把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起来。民族性是特色、个性,体现矛盾的特殊性;世界性是共性,体现矛盾的普遍性。文化创新一方面要突出中华民族的特色,要展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刚健自强、与邻为善、珍爱和平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展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辉煌的历史成就。另一方面,又须具备国际视野、放眼全球,把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置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和谋划,努力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文化创新要立足我国已有的文化基础尤其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要以辩证的态度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继承并发扬光大,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规律使然、基因使然、时代使然、趋势使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我们的精神命脉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说到底就是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等,它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的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的自强不息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斗力量;“厚德载物”的博大胸襟以及“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等,都要根据时代需要做出新的诠释,为国家富强贡献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生机和活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80384700。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