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后扶贫时代”脱贫攻坚战

打好“后扶贫时代”脱贫攻坚战

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随着“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系列扶贫政策的实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面对剩余贫困户的复杂性、新脱贫户的不稳定性和脱贫户的迷茫性的“后扶贫时代”,我们要再接再厉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把握贫困户情况的复杂性,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一系列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各级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但是,越往后脱贫成本将越高、难度也将越大。习近平同志指出:“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后扶贫时代”,要想顺利啃下扶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解决剩余贫困人口情况的复杂性难题,各地需要集中力量,加强调研工作。针对经济基础较差、存在特殊困难的家庭采取“因户施政”的方式,给予他们更多帮助与支持,助力他们顺利脱贫。面对缺乏技术的贫困人群,要为他们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以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对于丧失青壮年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政府要落实“兜底政策”,尽可能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对于缺乏资金的贫困人群,政府可以适度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其脱贫创造条件。

面对一些等着国家的救济金、靠着国家的补助、要着国家的资源“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好他们的思想帮扶工作,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思想上发生了转变,才能有所行动,才能真正脱贫。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贫困户了解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了解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共同为扶贫事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营造出全国“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积极氛围,最大限度调动起贫困户的积极性。

把握新脱贫户的不稳定性,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新脱贫户的不稳定性是指在扶贫工作中,有部分刚脱贫没多久的人口,因为疾病、大办婚丧庆典或者其他问题,存在着再次返贫的可能性,导致扶贫工作存在“一边脱贫,一边返贫”的现象。由于刚刚越过贫困线的人口原本经济基础薄弱,所以其抗风险能力较差,存在脱贫的不稳定性。如何增强脱贫户自身“造血”功能,防止出现“返贫”现象,亟需从建立长效机制、刨掉“贫根”上下功夫。

通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帮助脱贫户致富,探索建立“结对帮扶”的激励机制,真正让脱贫户在“结对”中学到真本领,得到真实惠。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矮寨村采用村干部“结对帮扶”形式,改造当地房屋建设、环境卫生,打造出农家乐旅游新农村,带动村民过上新生活;古城村以茶叶园种植为依托,形成了“茶叶+光伏+种植+旅游”的特色脱贫发展模式;红岩村因地制宜发展“月柿产业”,并通过户帽改造,凭借当地独特的山水风光发展旅游业,带领当地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有些偏远地区依然保留着大办婚丧庆典的习惯,许多贫困户本来就十分困难,大办庆典带来的经济负担,给他们本来就困难的生活又添烦恼,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婚丧大办而导致“返贫”的问题,政府应当主动管起来,避免因为一些不必要的情况让他们再次“返贫”。

把握脱贫户的迷茫性,实现脱贫成效的可持续

脱贫人口的迷茫性指的是贫困人口在脱贫之后,对于自身的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迷茫感。一些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后,不能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政府不再对他们的生产发展提出建议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贫困人口对于自身的发展很可能感到迷茫与困惑。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秉持“脱贫不是终点,脱贫更要小康”的观念。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只要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仅仅达到脱贫是远远不够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适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加强产业带动帮扶,针对有劳动力且有发展意愿的贫困家庭,提升其自身发展能力,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基础条件,充分鼓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破解建档立卡户脱贫后的持续发展难题,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当地特色产业,把当地产业做出特色、做出亮点。比如,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通过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把驴肉养殖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为建档立卡户提供优质驴源,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阜蒙县红帽子镇两家子村通过土地流转、帮助农民就业,帮扶脱贫户致富;阜蒙县大巴镇车新村通过采取“四级书记”“集团帮村”的方式,发展“一棚两果”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和合作化发展,形成“车新”模式,助力贫困户脱贫;阜蒙县建设镇德一村建立农机合作社,采用免费代耕、统一深翻旋耕的方式帮助贫困户播种收割,同时探索光伏发电,助力脱贫户致富。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当地贫困户和脱贫户才能有持续“造血”的能力,脱贫群众才能有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前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由“脱贫”向“致富”飞跃,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作者:徐曼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学生张哲浩、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学生王一尘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