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送宝记”

张家港“送宝记”

自从跟贵州铜仁市沿河县这个全国深度贫困县结成帮扶对子,江苏苏州张家港这个GDP常年名列全国百强县三甲的城市就多了一件“自家事”,送钱送物先不说,派干部驻村也不讲,最让沿河人挑起大拇指的是这位“亲戚”送来了苏州“三大法宝”之一的“张家港精神”。

“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这十六字可谓张家港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秘笈”,也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品牌和最核心的文化,蕴含着改变贫困面貌的强大力量。

“张家港以前叫沙洲县,是苏州最偏远最贫困的县;沿河是贵州全省距离省会贵阳最远的县、距离铜仁市区最远的县,基础很薄弱。”张家港对口帮扶沿河工作组组长,沿河县委常委、副县长陈世海说,沿河县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沙洲县,在某种程度上十分类似。“不管是当年的沙洲县还是眼下的沿河县,都不能‘等靠要’,唯有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才有出路。”

沿河县的高峰村是国家一类贫困村,山高坡陡,耕地面积仅220亩,全村561人中贫困人口就有194人。对这样的贫中之贫,张家港派出了年工业产值超过21亿元的善港村进行对口帮扶。

2018年3月,善港村脱贫攻坚工作队进驻高峰村,他们很快找到了高峰村贫困的主要“病根”——耕地资源稀缺,农业效益低下。

“既然村民们梦想着地里能种出‘黄金’‘白玉’,那咱就帮他们整出来——善港村本身就是张家港出名的有机农业基地,搞农业咱可是内行。”善港工作队队长朱洪伟说,他们引导村民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发展高效种植业、养殖业,在山下建起了200亩有机农业产业园,在山上建起了280亩茶园、40亩生态养殖场。高峰村产业薄弱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高峰村的穷根在思想。”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瞄准村容村貌整治这件群众身边的“小事”,以小带大,改变村民的观念。善港工作队人手一把扫帚,开始清扫整治高峰的卫生环境。起初,村民们不理解,冷眼旁观。然而,队员们手中的扫帚一天都没停过。渐渐地,村民们也拿起了扫帚。82岁的田素英老人主动接过了打扫村道的活,越来越多村民也像田奶奶一样加入了村民“扫帚团”,在不知不觉中村民变得更加关心集体、更加富有凝聚力。

善港工作队趁势而上,帮村里制定完善了文明公约,建立了民主议事制度,像务工组织、低保评定、产业发展等大伙关心的事,都由村民自己商议后决策。他们还创新“三社联动”帮扶机制,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爱心帮扶。在“党建、文化、治理、产业、生态”五位一体整村帮扶模式下,高峰村实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据统计,3年来张家港累计向沿河选派支农、支教、支医人才146人次进行1个月以上帮扶,举办专技人才培训班31期、培训552人次,为沿河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354名。

送宝源源不断,取经马不停蹄。为了让更多沿河干部学到“张家港精神”,张家港举办了33期沿河党政干部培训班,721人次受训。

“张家港精神”和“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息息相通,在这两种精神的引领下,沿河县彻底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据统计,2017—2019年,沿河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7818户60248人,出列贫困村208个(其中深度贫困村40个),贫困发生率从对口帮扶前的13.13%下降到3.3%。到2020年6月底,沿河整县和未出列贫困村均达到“摘帽”退出条件,未脱贫人口已达到脱贫标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