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
大家都知道“四个现代化”的提法,我们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其实,最早我们提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指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而是指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直到1964年召开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尽管我们所讲的“四个现代化”是在1964年提出来的,但是,我们还是要追溯到1956年制定十二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我们党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十二年规划”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弹一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做了一个非常简短的发言,发言归根结底就两句话:第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是我国的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的时期,有几个时间节点值得我们回顾一下。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判断基础之上,1987年,邓小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5年,我们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我们党提出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2016年,我们党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和重大进展。比如,国家研发投入经费总额在不断增长,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和材料科学等学科论文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中国科学家在不同学科的顶级学术期刊上,像Science Nature等,贡献率持续增长。这说明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逐渐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也意味着国际竞争层次在不断提升。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同时,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