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年内建成大数据标准体系

北京五年内建成大数据标准体系

来源标题:北京五年内建成大数据标准体系

人工智能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北京大数据标准体系、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19日下午,2020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商共计发布了8项重磅创新成果与政策、5项科创指数与研究报告、6个创新平台与集聚区。

中国6城市入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

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文班克斯在会上发布了“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最新成果。研究数据表明,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继续蝉联第一,第2至5位分别为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圣何塞地区和上海。

戴维德·斯文班克斯在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 ”研究成果,通过追踪独立精选的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2019年在自然指数的表现。

根据研究数据,中国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南京、武汉、广州和合肥四个城市也进入了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其中,南京第8、武汉第13、广州第15,合肥第20。

根据戴维·斯文班克斯的分析,排名靠前的科研城市,科研合作程度都很高。比如,北京作为中国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与国内外城市形成了较为密切的科研合作网络,北京的全球城市间科研合作关系排名跻身全球前10位。

据介绍,自然指数是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于2014年首次推出,已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能够衡量机构、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产出与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大影响力。

“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主要利用自然指数数据,以各城市的科研人员在被纳入自然指数的82种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为衡量标准,列出了全球排名前100的科研城市。同时,还对这些城市的科研人员在自然指数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指数,以及该城市发表份额对本国份额的贡献率做了统计,并对排名前五的城市做了特别关注,考察了这些城市分机构类别、分学科份额,以及论文合作情况。

北京健康宝为16亿人次提供查询服务

北京市大数据标准体系今日发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广智介绍,北京市自2018年4月实施大数据行动计划以来,大数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数据组织体制基本建立,数据平台已具备服务能力,政务数据有序汇聚共享和开放,初步实现了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大数据在政服务、社会信用、疫情防控等方面应用亮点频出。

“尤其是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北京健康宝累计服务3800万用户,为16亿人次提供查询服务,在疫情监测、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姜广智表示,目前,北京市大数据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迫切地通过标准化加以解决,比如数据开放共享不畅通、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还需要标准加持,个人信息保护与应用界限不清、缺乏有效考核评估与监督机制等。

“解决上述问题,标准化是必经之路,即以标准化为牵引,加快构建信息技术的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引领管理创新,为大数据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为此,姜广智介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了北京市大数据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在参照国家大数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了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形成了由基础、数据、技术、平台工具、管理、安全隐私、评估评价、行业应用八部分组成的总体框架,标准体系梳理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共261项,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了建议制定修订的标准35项,分五年、三个阶段推动标准制定修订的工作。

大数据标准体系规划分为三阶段推动

姜广智介绍,北京市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的一大亮点是,以目录链为核心,用标准重构数据制定体系。“针对多年来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的数据共享老大难问题,北京市建立了目录区块链系统,利用区块链将六十多个部门的职责、目录以及数据连接在一起,为数据汇聚共享、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支撑。”

北京市以数据开放为牵引,用标准共建数字生态体系。在数据开放方面,北京依托政务数据资源网,开放68个政府部门的4500余个数据集,同时建立金融数据专区,汇聚200万市场主体的登记、纳税、社保等两百多类高价值数据。

姜广智介绍,在北京市大数据标准体系中,规划了公共数据开放规范、开放数据专区规范、数据交易规范、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应用规范等,为数字生态体系的构建和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标准保障。

此外,在北京市大数据标准体系以数据分级为基础,用标准强化数据安全管控体系。大数据标准体系规划了大数据安全体系规范、数据分级安全防护规范、数据溯源规范、数据安全审查规范等,用标准铸就安全城墙。

按照大数据标准体系的规划,分为五年三个阶段推动标准建设:起步阶段重点推进政务数据分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等九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完善阶段重点推进政务数据开放、目录区块链、数据治理等13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巩固阶段重点推进数据开放专区、数据交易、数据脱敏等13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北京大数据标准体系,研制出一批大数据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将北京市大数据打造成为全国标准化的标杆。”姜广智说。

亮点1

人工智能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发布

人工智能治理公共服务平台也在会上发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伦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曾毅介绍,这一平台能够为相关企业及部门的人工智能研发、产品和服务提供评估,以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向健康方向发展。

曾毅介绍,人工智能治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是,能够对所有人工智能的研发、产品和服务提供人工智能治理和安全的评估,比如合法合规、对环境与社会有益、以人为本、可问责可追溯以及透明可解释性、人类群体隐私和数据的保护等方面。

“安全可控和可靠性方面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会对人工智能的产品服务或者模型算法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估,指出哪些方面做得是好的,哪些在伦理和治理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曾毅介绍,该平台对人工智能治理方方面面的主题进行了梳理,并将这个全球人工智能的风险治理相关案例进行了公布,使得人工智能企业在研发的过程中,不光是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伦理原则注意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能够通过案例进行学习。

曾毅表示,人工智能治理公共服务平台这一成果的重大之处并不在于目前该系统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治理的意义。“我们非常希望该平台中的负面案例越来越少、增加得越来越慢,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治理的成功,才能真正使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向着对人类有益、负责任的发展,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亮点2

专利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在发布会上,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发布了《关于强化高价值专利运营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中关村将加快把专利、成果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发挥高价值专利和高质量科技成果对中关村及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翟立新介绍,中关村示范区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等示范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方面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专利及科技成果数量大幅提升。

不过,中关村示范区还存在着高价值专利储备挖掘不足、知识产权评估难、综合服务能力强的专业机构数量少、企业承接专利运营的能力和动力不足等问题。为破解这些痛点和难点,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关于强化高价值专利运营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

《措施》提出要提升高价值专利挖掘、布局能力,推动知识产权评估创新,优化高价值专利运营转化服务,提升企业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水平,以及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保障。

翟立新说,中关村管委会将结合该措施,加快制定相关资金支持政策及实施细则,围绕引导知识产权专业机构参与风险补偿、提升运营能力、创新维权服务,促进企业开展多渠道知识产权融资、提升专利运营承接能力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加强跟踪服务,对于政策落实中的新需求和新问题,适时予以协调解决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

发布会上同步发布了《关于推动中关村首创产品市场应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建立健全中关村首创产品检测评定体系,加强中关村首创产品相关标准制定推广,支持中关村首创产品首次进入市场,建立中关村首创产品保险补偿机制,开展首创产品应用推广,推动首创产品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支持首创产品融资。

亮点3

试点推出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

“‘创信融’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19日在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马玉兰介绍,该平台将首先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试点,重点提升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增强信贷融资服务质量,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马玉兰介绍,“创信融”平台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和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打造,是全国率先利用“金融管理大数据+金融科技+政府政策配套”三位一体的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将为小微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方面的帮助。

该平台将首先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试点,重点提升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获得率、首贷率、信用贷款率,降低利率和不良率,进一步增强信贷融资服务的便利度、精准性和连续性,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马玉兰说,平台具有“无抵押信用化、全流程线上化、大数据技术化、政府+市场化”等特点,能够破解小微企业轻资产无抵押、商业银行风险责任认定难、企业信息不对称、创新复制难等难题。

目前,平台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银行等3家首批试点机构已在平台上推出小微企业专属产品。预计试点首期将向小微和科创企业释放信贷资金超百亿元。

■ 关注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支持北京、西安等地建设人工智能试验区

新京报讯 作为2020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一,人工智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9月19日在京召开,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致辞。

李萌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的一项战略性、渗透性技术,对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巨大意义。目前,科技部支持北京、西安及杭州等13地建设人工智能试验区,以拓展各具特色的应用场景,形成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区域生态。

13地打造新一代人工发展样板城市

李萌介绍,2017年,我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后,科技部一方面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提升,推动人工智能研究走出象牙塔,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解决应用中的技术需求问题;同时注重在应用中提炼科学问题,进而深化对人工智能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脑科学、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进步都会对智能化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在应用方面,科技部支持北京、西安及杭州等13地建设人工智能试验区,以拓展各具特色的应用场景,形成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区域生态,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样板城市,以此来引领带动全国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同时,科技部注重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在全国建设了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同时,科技部也建立了一批国际交流平台,供科学家们讨论基础理论及技术应用问题等。

在技术研发应用和伦理治理方面,李萌介绍,科技部同步部署并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的原则,强调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出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的八条原则。

目前,科技部正在支持清华大学在试验区内开展人工智能的社会实验,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数据积累研究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机理、规律和趋势。为完善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政策提供支撑。“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地做下去。”

人工智能提升病区管理、流调等工作效率

李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城市因势而为,加快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诸如病区管理、流行性病学调查、药物研发、辅助医疗诊断、社区防控等工作的效率。

“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投入到实际运用中,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物流配送、在线办公等领域催生了新的应用场景。在疫情监控、风险分析预警、交通出行、同行查询等方面,也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水平。”

他表示,科技部将以人工智能试验区为抓手,指导试验区加强内涵式发展,全面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任务,促进任务的落实落地,促进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方面,将及时总结城市发展面临的治理难题和迫切需求,提炼人工智能的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围绕自身的特点加强人工智能在交通、医疗、教育等城市治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发展方面,将大力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传统行业和服务业水平,有效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民生改善。

在探索智能时代城市治理的新方式方面,将推动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营造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城市人口密集、资产集中、应用场景丰富,迫切需要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来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加快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李萌说。

西安市副市长马鲜萍:西安将打造“中国程序员之都”

西安市副市长马鲜萍在论坛讲话中表示,西安将打造“中国程序员之都”。

马鲜萍说,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科技创新的重镇,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应用。今年3月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试验区后,西安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她表示,西安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具备优势。“西安科技实力雄厚,有国家级的平台13个,省部级的36个,在机器学习、图像识别、无人系统等领域形成了26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人工智能算力在全国排第10位。”

此外,西安人才资源比较丰富,高校院所较多,拥有在校大学生130万,每年有30万学生毕业。在人工智能领域,西安也有相关的院士、长江学者和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应该说,西安在这一方面成为了国家人工智能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地。”

马鲜萍介绍,目前,西安拥有程序员约20万人。未来,西安计划吸引和汇聚程序员50万人,打造“中国程序员之都”。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徐美慧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