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任大援:坚定文化自信 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识(3)

到了汉武帝时代,社会发生了一些变化。汉武帝希望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他有这种想法?一方面,汉武帝有很多大将,比如卫青、霍去病,他们都是抗击匈奴的英雄,特别能打仗。另外还有一点,汉武帝不想再实行“黄老无为”的思想方针。所以他就要寻找另一种统治思想。他的一个想法就是用儒家思想作为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

当然这也是有缘由的。汉代是用察举制选拔官员,地方上表现特别好的优秀人才推荐到朝廷,朝廷用考试的方法选拔。这叫作“举贤良”。在汉武帝的时候,有一次举贤良,选拔了在今天河北某地的儒生董仲舒。董仲舒在家里研究哪本儒家的经典?我们现在的史学家和研究者绝大多数读的是《左传》,也叫《左氏春秋》。为这部书比较忠实于历史的本来面目,但是恰恰董仲舒研究的不是《左传》,他研究的是《春秋公羊传》。董仲舒告诉汉武帝,他认为《春秋公羊传》有两个重要思想,他称作“微言大义”。哪两个“微言大义”呢?一个叫作“大一统”。就是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听到这个非常满意,为他就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董仲舒说在《春秋公羊传》这部书里,“大一统”是它重要思想之一。

第二个思想是什么?董仲舒说叫“尊王攘夷”。“攘”有排的意思。“尊王”,就是要推崇统治者的权威、帝王的权威。“攘夷”,汉代人理解的就是抗击匈奴。这也特别符合汉武帝的想法。“大一统”和“尊王攘夷”这两点都特别符合汉代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状况。所以汉武帝决定把儒家思想作为全国的统治思想。所以他就提出了一个主张,叫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汉代非常重要的政策。从此之后,儒家思想就获得了最高的地位。所以汉代的太学(相当于国家官办大学)里设立了经学博士,一部经设立一个博士,专门讲一部经书。这个经书是指儒家的经书,一共有五部,就叫作“五经博士”。

通过这一系列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汉初“黄老无为”政策,然后是“五经博士”的出现,最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在思想领域里的最高地位确立起来,这就是经学的确立。

(三)“五经”的内容和经学的意义

我们再来看汉代确立的“五经”有哪些内容,它的意义是什么。    

1.“五经”的内容

在讲“五经”的内容之前,我还要解释一个问题。在春秋时期,中国有两个私人讲学的开创者,一个是孔子,一个是墨子。要讲学就要给学生读书和学习的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就整理了六部古代的文献,当然有些是他亲自书写的。这六部书其中有一部叫《乐经》,这部书很早就丢失了,在战国时期就找不到了。所以在汉代只有五部经,没有关于音乐的这部经。此,后来我们通常都说“五经”,而不再说“六经”。“六经”中关于音乐这部书哪儿去了?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通常学术界认为音乐这部经已丢失,所以我们现在的说法就叫“五经”。

“五经”的内容,今天我们依据的是《庄子》的说法,为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在战国晚期,庄子写了一篇名为《天下》的文章,文中就讲到了“六经”。后来,汉代的司马迁作《史记》,对六部经书的介绍和说法跟庄子也大同小异,所以我们就用庄子的说法。

第一部是《诗经》。庄子说,“《诗》以道志”,就是《诗经》这部书是讲人的志向。“志”就是志向的“志”。比如一个诗人到大自然中去,他看到大自然的景色,就会借景生情表达自己的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看起来是写景的,但是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的思想。所以诗不是单纯的为描写而描写,而是表达诗人志向的。这是中国古诗的特点。《史记》里怎么说?《史记》里说,“《诗》以达意”,“意”就是意见的“意”,和庄子的意思是一样的。孔子也说过一句话,叫作“诗言志”,诗是讲人的志向的。

第二部是《书经》,也叫《尚书》。《尚书》的“尚”常见的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比如大禹要治水,他发布一道政令,召集贵族,开一个誓师大会,就叫作“禹誓”。另一种说法认为“上”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作《尚书》。总之,《书经》(即《尚书》)这部经是讲古代历史和政治事件的,和夏商周时代的政治有关,所以叫作“《书》以道事”。

第三部是《礼经》,《礼》有点复杂。《礼》后来有三部。我们这里说的是《仪礼》,孔子给学生发下去的教材是《仪礼》。《仪礼》讲什么?“《礼》以道行”,就是讲人的行为准则的。《史记》里怎么讲?《史记》讲,“《礼》以节人”,“节”就是约束、制约的意思。礼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大夫见了诸侯要怎么样,大夫见了大夫要怎么样,诸侯见了诸侯要怎么样,这都是《礼》所讲的内容。所以,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只读一部《论语》,要全面地学习。比如礼仪,包括礼貌,也包括语言上的礼。现代一些年轻人说话非常随便,甚至有一些粗俗的话随口而出。我们可以学习古代的《礼》,看古代人怎么讲话,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四部是《乐经》,关于音乐的这部书(现在已丢失)。《庄子》是这样讲的:“《乐》以道和”。音乐是讲和谐的,音乐也调节人的情志。

第五部是《周易》。《周易》这个经也很重要,叫“《易》以道阴阳”。《周易》是用阴阳两个概念来描述宇宙结构以及万事万物的变化,所以它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里与哲学比较相关的。

第六部是《春秋》。《春秋》是一部历史书,讲什么?“《春秋》以道名分”。《春秋》是讲社会的等级结构的。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伦理为中心的宗法等级结构,《春秋》通过历史的叙述来表现这种结构。这个结构在中国古代就叫“名分”。什么叫“名分”?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各安其分”,这就是古代的名分。《史记》讲,“《春秋》以道义”。义是什么?义是原则。在社会中,个人的处事原则与其地位有着密切关系,与其名分有关,名不正,则言不顺,什么样地位的人就要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当然,这是古代的规则,我们今天并不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批判地继承。

六部书分别讲了六个方面的内容,有政治,有哲学,有历史,有艺术,有文学。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把古代的这些文献整理起来,开创私人讲学,把它流传下来;再通过后人的不断整理,不断丰富,变成了“十三经”。

2.经学的意义

经学的意义是什么?孔子给学生讲经书,有的学生对知识性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孔子反而给予批评。孔子说,你不要只注重知识性的内容,这些书既有知识性的内容,也讲做人的道理。知识的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要并重,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

孔子用经书把自己的思想贯穿起来,成为广义的人生教育学。什么叫广义的人生教育?教育不光是获取知识,只获取知识,那就是狭义的教育学。我们今天也有这样的问题。我小时候有一种说法,叫“学遍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你学了数理化,不学习做人,那数理化怎么应用呢?所以,广义的人生教育就是把知识的教育与人生的教育结合起来,这就是经学。所以“五经”在今天的一个意义就是广义的人生教育学。不仅要学知识,同时也要学做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