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家长课堂: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5)

主持人:谢谢吴老师。刚才吴老师强调的是,我们在家校合作当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有的是源于技术上的,有的是源于互动性不足。家校合作的导向是育人,所以要上升到理论发展、实践发展的方向,需要更多的打磨。

那我这里再问最后一个问题:家校社协同育人,其中社会这方面除了有刚才我们提到的社区的活跃、价值导向、提供更多的公益活动之外,学校还可以寻求哪些社会的资源?比如育人基地、职业场所、博物馆等资源,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为学校所用?

吴重涵:我去过江苏昆山,那里来自台湾地区的企业家比较多,有一个特别大的台湾家长群体。这个群体与经济社会发展是连在一起的,当地政府注重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也特别重视台湾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资源实际上就与家校合作连接在一起了。政府和社会资源是宏观上的概念。微观上,我们还要考虑社区资源,注重网络环境和资源的利用,用新技术把家校社的教育资源连在一块儿。

主持人:是的,谢谢吴老师。我们今天从家校社的合作关系,谈到了协同育人的意义,也谈到了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分享了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心理上、价值观上的冲突以及解决思路。最后,我们谈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线下线上的协同,要看到技术的未来走向、传统现代的融合趋势。

今天,我们三位老师坐在一起,在协同育人、建立相互信任的话题上都谈了谈自己的看法。感谢汪老师,感谢吴老师。

汪雪梅:感谢。

吴重涵:谢谢。

主持人:好,谢谢大家。

汪雪梅、吴重涵: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