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的代价

徇私的代价

我国古代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皇帝苻坚,在历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帝王。在他的领导下,混战数十年的中国北方地区实现了统一,但他刚愎自用,听不进贤臣的劝告,最终发动对东晋的淝水之战,遭到惨败,后死于非命,成为悲剧人物。

苻坚虽有一定的才能,却存在一个严重的弱点:徇私。这里说的徇私,是就为了私情放弃原则的本义而言,是说他的思考与行动,往往过度依赖个人情绪与喜好,任人唯亲,不能包容更多元的人才。

苻坚前期在国内治理的成功,的确有赖于贤臣王猛。苻坚极度信任王猛,将国内改革的大权交付给他。王猛是一代贤臣,在他的治理下,前秦的社会风气与经济民生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改革进行到一半时,王猛就患病去世了。在临终前,他反复叮嘱苻坚:切不可征讨东晋,目前我们还没有这个实力。然而,苻坚已经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不把王猛的嘱托放在心上。

吞并东晋,成为苻坚心中坚持要完成的事业。当时很多人都反对对东晋的战争,苻坚却十分信任身边小圈子里个别亲信的意见。有个外族降将慕容垂,十分支持苻坚的想法,他其实是认准了苻坚的徇私心理——只要是我的亲信,说什么话都是对的;如果不是,那就未必要听取。然而,这个慕容垂心中有自己的歪心思,他看到了前秦实际上是个“泥足巨人”,一旦兵败如山倒,势必分裂,而自己也有机会借此恢复故国。事实上,慕容垂后来的确是这样做的,当苻坚兵败后,他立刻从亲信变脸成了落井下石的人,不仅没有搭救苻坚,还带领部众割据称雄。

虽然苻坚已经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了,但这种因严重徇私造成巨大负面后果的现象,却在现实中大量存在。大到一个单位,小到某个干部,一旦陷入了徇私的怪圈,就容易造成任人唯亲的恶劣局面。

比如,有一些领导干部特别喜欢用所谓的嫡系人马,有的甚至在组织内培养自己的小圈子。这些人未必是最有能力的,却是最讨领导欢心的。很多落马的“老虎”和“苍蝇”在忏悔书中,都讲到自己曾经太迷恋在“小圈子”“自己人”中呼风唤雨的感觉。选人用人,如果只是依靠个人喜好,势必会导致一些阿谀奉承之辈前来攀附,导致真正的人才散入尘土,造成集体人心涣散,进而影响事业发展的大局。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向来是有的,如果不能做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只是一味地徇私,就不可能让真正的人才发挥能量,事业也很难得到创新与推进。苻坚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后人要总结他的经验教训,避免堕入类似的陷阱。无论什么时代与环境,徇私往往都不会有好下场。以史为鉴,可知荣辱成败,古人诚不我欺!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