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先锋

百年先锋

苏兆征:“海员的领袖”

石慧

W020200930509478724719

苏兆征,1885年生,广东省香山县(今珠海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其发动、组织的香港海员大罢工与省港大罢工,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兆征自幼家境贫寒,在亲友的资助下,勉强读过3年私塾。1903年,18岁的他经人介绍,来到香港一艘外国轮船上做杂役,由此开启了他十几年的海员生涯。那时候,中国海员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压榨,做同样的工作,工资待遇却不及白人同事的五分之一,受尽屈辱和盘剥。

作为海员,苏兆征随船到过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并在那里接触到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报刊与书籍,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他逐渐认识到革命的意义——“只有社会主义的革命,才能完成人类的彻底解放”。

1921年3月,在苏兆征和林伟民等人的倡导下,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香港成立,这是中国海员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会组织。翌年1月,香港海员在苏兆征等人的带领下,开始罢工。3月初,罢工人数已增至10万以上,浪潮席卷整个香港。不久,苏兆征被推举为谈判代表,与港英当局和资本家进行了面对面的谈判。谈判中,他始终坚持原则,对当局的高压政策毫无畏惧,并处处维护中国海员的根本利益。经此历练,他在广大海员中的威信不断提高。

中国共产党对香港海员的罢工斗争极为关注和重视,在积极发动全国各地工人阶级予以声援的同时,还专门派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李启汉赴香港慰问。通过斗争实践,苏兆征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为工人阶级谋利益的党,并开始对党产生敬仰之情。

1925年春,在李大钊等人的影响和帮助下,苏兆征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省港大罢工。中共中央广州临时委员会和中共广东区委指派邓中夏、苏兆征等到香港组织罢工,苏兆征被推选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在指挥罢工的过程中,他进一步展现出自己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被赞“一日万机”“处之裕如”。

1926年5月,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苏兆征被选举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八七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

由于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以及长期繁重的革命工作,苏兆征积劳成疾。1929年初,他带病从苏联回到上海,不顾长途跋涉的辛劳和虚弱疲惫的身体,马上组织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不久,他旧疾发作,病情恶化,以至不治,于2月25日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极力挣扎,并时断时续地说:“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同心合力起来,一致合作达到我们最后成功……”

苏兆征逝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全党发出悼念通告,指出:“兆征同志在这几年的工作过程中,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艰苦卓绝的精神和坚决的政治意识,的确是党的最好指导者。”邓中夏在其所著的《苏兆征同志传》中写道:“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好领袖之一,他是赤色职工国际和共产国际的领袖之一。”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彭湃:“农民运动大王”

单 伟

W020200930509478763225

彭湃,原名彭汉育,1896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彭湃出身于一个富庶的工商业地主家庭。1917年初,东渡日本留学。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身反日爱国运动。

1921年回国后,他在广州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应邀出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准备从教育入手进行社会革命的实践。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彭湃教育救国的愿望很快破灭。于是,他“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由此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

彭湃脱下西装,戴上尖顶竹笠,当众烧毁属于自己的田契,辗转奔波于各农村,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农民组织起来,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六人农会”和“赤山约农会”,并于1923年1月领导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广东的农民运动迅速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彭湃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出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和广东省党部农民部部长。1924年7月至1925年底,他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届和第五届主任,并兼任历届农讲所教员,为广东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骨干。

彭湃注重从理论上总结农民运动的经验,他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阐述了农民运动的必然性、必要性和规律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他也由此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还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当时的海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革命景象,被称为“小莫斯科”。

大革命失败后,彭湃参与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担任前敌委员会委员。此后,他回到广东,兼任中共东江特委书记,致力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他的领导下,1927年11月,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率先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土地革命。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1928年3月,敌军纠集强大兵力进犯海陆丰,因敌我力量悬殊,坚持了4个多月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宣告失败。彭湃率领红军和农民武装转移到大南山区一带活动。

1929年8月,由于叛徒告密,彭湃被国民党反动派当局逮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却依旧铁骨铮铮,把敌人的法庭当作痛斥反动派恶行的讲坛,并想方设法解救被关押的同志,充分展现出一名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8月30日,彭湃与战友们一起高唱着《国际歌》走上刑场,在“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呼声中英勇就义,年仅33岁。

英雄无言,精神永存。如今,当年彭湃领导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活动中心——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杨开慧:毛泽东心中的“骄杨”

王德蓉

W020200930509478930686

在湖南省长沙县东北隅,有一个距离县城约50公里的板仓小镇,这里因为一位伟大的女性而远近闻名。这位湖湘女杰、巾帼英雄就是毛泽东同志亲密的战友和亲爱的夫人——杨开慧。

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父亲杨昌济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学者、教育家。1913年,杨昌济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杨开慧也随父亲来到了长沙,并在这里结识了毛泽东。

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同年,她与毛泽东在长沙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结为革命伴侣。

1922年,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毛泽东的公开身份是自修大学的主办者,杨开慧则担任学联干事,并身兼秘书、机要、文印、联络、总务等多个职务,是毛泽东的得力助手。此后,杨开慧随毛泽东辗转多地,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和孩子的衣食起居,还协助丈夫联络同志、找资料、抄写文章。毛泽东曾说:我这个好秘书,抄写起来,又快又好。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按照党的八七会议指示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杨开慧则带着3个孩子回到板仓开展地下斗争。当时,板仓的周围环境十分险恶,面对残酷的白色恐怖,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杨开慧仍然坚持参与组织长沙、平江、湘阴等地的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

在湖南,杨开慧深深思念着远方的丈夫,但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她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而不成的消息。

1930年夏,军阀何键开始到处搜杀共产党人及其家属。10月下旬,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被敌人密探发现而遭逮捕。押到长沙后,敌人对她严刑拷打,妄图逼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和毛泽东的具体位置。对此,杨开慧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敌人逼问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但她坚定地说:“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杨开慧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被打昏后又用凉水泼醒。回到牢房后,她和年仅8岁的毛岸英抱在一起,告诉他父亲一定会回来打“坏人”。狱外,党组织以及杨昌济的生前好友曾多方设法营救,但敌人以她系毛泽东之妻案情重大,又始终不吐实情为“罪名”,悍然将她判处死刑。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1957年,毛泽东作《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悼念亡妻,词中云:“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如今,在杨开慧的家乡建立起杨开慧纪念馆,以供人们凭吊和缅怀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杰出女性。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恽代英:“中国青年的楷模”

李 平

W020200930509478952449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首荡气回肠的《狱中诗》,是作者革命生涯的写照和革命豪情的抒发。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青年运动著名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恽代英。

恽代英,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出生于湖北武昌。自学生时代起,他便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五四运动爆发后,恽代英参与了武汉地区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春,恽代英前往北京,与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建立了联系,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其间,他先后翻译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部分章节)和考茨基的《阶级争斗》等书。毛泽东曾经回忆说,有3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他心中,帮助他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其中就包括恽代英翻译的《阶级争斗》。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恽代英很快加入了党组织。

1920年至1923年,恽代英先后在安徽宣城第四师范、川南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等校任教任职,他以学校为阵地,向青年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影响和教育了一大批进步青年。

1923年8月,恽代英当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10月,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问世,作为该刊物的主编,恽代英以笔为戈,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恽代英开始从事统一战线方面的工作。他与毛泽东等一起参与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领导工作,还担任宣传部秘书,负责编辑《新建设》月刊。在清醒地认识到国民党内部分化为左派和右派后,他以文章为投枪和匕首,与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巧妙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27年1月,恽代英奉命回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工作,后来兼任湖北省政府委员。他通过大力整顿校风校纪,清除反动分子,吸收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入学或任职等方式,壮大了学校的革命力量。7月,恽代英前往九江,担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了南昌起义。12月,他又与张太雷等一起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

党的六大后,恽代英担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职,并在六届二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

1930年5月,恽代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誓死不降。翌年4月29日,他在南京壮烈牺牲,年仅36岁。

恽代英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宣传真理的一生,是投身青年运动的一生。正如周恩来在题词中所写:“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周逸群:“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

陈 瑜

W020200930509479001432

“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这是周逸群许下的诺言。这位为党鞠躬尽瘁,“要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壮美的英雄赞歌。

周逸群,1896年出生于贵州铜仁,他家境富裕,却父母早亡,所幸得到族叔周自炳的悉心照料,并接受了良好教育。

1919年,周逸群东渡日本,入东京庆应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留学期间,他对俄国十月革命产生了浓厚兴趣,研读了不少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并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1923年初,周逸群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当看到列强横行、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景象时,他感到十分痛心。第二年,深感只靠纸和笔救不了中国的周逸群,告别同志,南下当时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并受到孙中山先生的亲切接见。11月,在国共合作的热潮中,他意志坚定地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周逸群赴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任政治部主任,从此与时任师长的贺龙结为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周逸群和贺龙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后,周逸群任第二十军第三师师长,率部先后参加了瑞金、会昌等战斗。同时,在南下途中,他还介绍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为党补充了新鲜血液。

1929年3月,周逸群利用蒋桂战争之机,当机立断将江陵、监利等县的游击武装整编成鄂西游击大队,后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他带领鄂西军民向国民党军队主动出击,消灭了数支反动“常练队”和“铲共团”,有力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在残酷的斗争中,他总结出“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和“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游击战术,并采取了游击总队设立政治部、中队以上设党代表等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有力举措。

1930年2月,周逸群领导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并任政治委员,与军长旷继勋率部连克潜江、郝穴、调弦口等多座城镇。7月,红六军与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周逸群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此后,他与贺龙合兵出击,拔掉了苏区内的许多“白点”,将洪湖、湘鄂边根据地连成一片,组建起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31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返回江北汇报工作,在途经湖南岳阳贾家凉亭时,遭国民党军伏击,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5岁。

牺牲前1个月,周逸群到洞庭湖西岸巡视,一位工作人员劝他多休息。他说:“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他还说:“你是铁匠出身,知道铁有多硬,钢有多强。我们共产党员就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呀!”周逸群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铮铮誓言,他是革命的英雄、党的楷模,他的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