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成了“幸福滩”

黄河滩成了“幸福滩”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滔滔黄河从山东入海,哺育了齐鲁儿女,润泽了山东大地,却也因频繁改道、泛滥,使下游滩区群众饱受水患之苦。

黄河滩区,是黄河堤坝与黄河水之间的滩涂部分,既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地方,也是滩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空间。

山东省黄河滩区生活着60多万群众,由于长期受洪水威胁,住房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房致贫、因房返贫现象尤为突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是山东省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也是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昨日仍常入梦,梦非美梦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这是很多滩区群众的生活循环,意思是滩区人要用很多年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而这个家不知何时又会被下一次的洪水冲垮。

“房子是建了塌、塌了建,河东河西搬家五六回,房子盖了有20多次。印象最深的是1982年盖的房子,从搬进去到被洪水冲毁,满打满算103天。”69岁的北王庄村村民李中学回忆起多年前的滩区生活,仍心有余悸。

为了防止洪水把房子冲垮,滩区百姓都把房子建在高高的土台上。土台越垫越高,房子却一如既往的简陋,有的连院墙也没有,“反正也没什么可偷的”;家中也很少置办像样的家具,因为洪水一来,“一切都是白费”。

田地被淹、家园被毁的切肤之痛,伴随着许多滩区人的成长记忆,而搬出“水窝子”、安居乐业,也成为一代又一代滩区人的梦想。

“近几十年来黄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下游滩区的水患明显减少,”菏泽市扶贫办宣传信息组组长王本法介绍说,“但风险仍然存在,想发展还是得搬出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牵挂黄河的保护与治理,多次赴沿黄省区考察调研,深入了解黄河防汛和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提出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通水、通路、通电等成本很高,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需要实施易地搬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犹如明灯,为黄河滩区指明了前行方向。

今日梦醒时分,美梦成真

为从根本上消除洪水对滩区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实现滩区群众世世代代的安居梦,山东省从2017年起正式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

走进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大邢庄,4.36米的村台之上,200余栋新楼房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工人们正加紧进行最后的装修验收工作,处处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鄄城县为了安置黄河滩区村民,采取“就近就地筑村台”的措施,淤筑大邢庄、七街、三合村、安庄4个村台,建设4个村台社区。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预计今年9月底实现群众搬迁。

李中学即将分到一套108平米的房子,自从大邢庄村台开始修建以来,他隔三岔五就要到建设现场去看看。“建房子用的钢筋、水泥都是最好的,还加了保温层,俺们在滩区住了一辈子了,从来都没敢想过能住这么好的房子,”望着眼前的新居,他说:“马上就要搬过来了,真像做梦一样!”

“结合滩区群众的生活习惯以及家庭成员年龄、人数等,我们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房型供大家选择。政府有补贴,老百姓的自筹资金大约人均承担15000元,比他们以前自己建房子省多了。”旧城镇党委书记王健介绍说,“社区水、电、暖、污水管网,学校、超市、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完备,还同步配套学校、创业车间、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就近就地筑村台,是山东为啃下黄河滩区迁建这块“硬骨头”实施的5类办法之一。同时,山东还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外迁安置、筑堤保护、旧村台改造提升、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等其他4类方式,致力于解决全部滩区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

既安居又乐业,幸福可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既安居又乐业,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旧城镇北李庄社区是黄河滩区迁建中的居民外迁项目,68岁的仪云芝和老伴是该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之前靠着滩区两亩地的收入生活。老俩口一直担心,怕搬入新居就没了收入来源,没办法生活。

2019年10月,社区的扶贫车间正式开工运营,仪云芝成了包装车间的一名工人。她很快就适应了工作,成了熟练工,每月收入至少2000元。

“现在上班走几分钟就能到,收入比种地高多了,不但够给老伴买药,还能攒下一些钱。既不耽误照顾家人,还有稳定收入,比以前生活好多了”,仪云芝说。

旧城镇滩区共新建6个扶贫车间,将一些对劳动技能要求不高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村里,镇政府在用电、租金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每个扶贫车间能安置周边30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月收入可增加2500余元。

工作送到家门口,满足了滩区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也有效增强了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避免边脱贫、边返贫现象。

同样位于黄河滩区的菏泽市东明县长兴集乡,则根据当地日照时间长、水源充沛、土质半沙半淤的特点,确定了大规模发展虎杖种植产业。

长兴集乡万亩虎杖园基地内,郁郁葱葱的虎杖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王文全介绍说,虎杖是传统的中药材,不仅根部可以入药,其嫩芽、嫩茎都可食用,而虎杖中富含的白藜芦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市场需求量大。

“预计到2020年底将带动当地农户发展虎杖种植到几万亩,农户不仅年年有土地流转租金,还能到基地打工挣钱,”王文全说,“现在每天打工者有二三百人,都是附近滩区的村民,最多的时候每天能达到五百多人,每人每天的收入是100元到120元。”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