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

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我国发展比较优势变化、主动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这是一场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对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我们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剧变的被动应对,而是新发展阶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旨在发挥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且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的新比较优势作出的战略抉择,旨在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从“超大”到“超强”的转变。

适应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作出的主动选择。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要有适宜的发展战略来引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市场相对较小,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但资金、技术、市场需求相对匮乏,因此采取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战略,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市场分工,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发展战略动能明显减弱,经济发展之路很难长久依靠外部的原材料供给和消费需求拉动,传统外向型经济已经达到“边际效应”递减的阶段。必须主动适应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优化发展战略引领,调整发展战略重心,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百年大变局下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举措。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同时,百年大变局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使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未来还将面对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国际经济大循环动能日益弱化。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能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在国际大循环出现不畅的情况下,必须夯实和提升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这既有利于稳固国内经济基本盘,也有利于带动和激活国际循环,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从而使得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动荡复杂的世界体系中站稳脚跟、壮大自我。

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优势、利用优势、转换优势的渐序升级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劳动、土地等要素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承接劳动密集型国际产业转移,逐步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显著削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已积累起了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综合优势。我们具有全产业链的优势,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拥有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都位居世界前列;我们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有“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这“两只手”的协同用力。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必须适应我国发展优势的转换,充分依托和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综合优势,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断点,充分释放大国经济的内需潜力,在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实现我国经济由“超大”到“超强”的跃升。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找准基本路径和着力点。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内需挖潜是关键。扩大内需是激发经济活力、积蓄发展动能、对冲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长久之计。要想方设法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把我国超大规模内需潜力转换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内需挖潜的关键在于收入,而收入的来源在于就业,特别是高质量的就业。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创造高质量就业,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要把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着眼长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聚焦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关键,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好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当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要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对“从0到1”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和稳定支持,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持续增强创新的源头供给。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把重心放在强基固本、夯实地基上,注重抓源头、抓长远、抓基础。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大团队协作、跨领域协作攻关。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营造支持创新、追求卓越的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潜力。

抓住强固产业链这个重心,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调稳定。在中美经贸摩擦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要着力强固和稳定产业链,既拉长长板,也补齐短板,着力保产业链协调稳定,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安全、可控、富有弹性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充分依托我国巨大市场及其需求层次的差异、国土幅员广阔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促进多层次的产需对接,推进产业加快向西部内陆地区梯度转移和布局。要在经济发达、人力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科技型产业,完善国内产业配套体系,形成替代进口的技术储备、装备储备和产品储备,确保我国产业发展协调与产业链畅通。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保障。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铸牢国家安全屏障,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让我国发展的基本盘更坚实、更具弹性和韧性。要以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目标指向,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搞好战略层面筹划,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国防和经济两大体系协调互动的良好格局,提高国家综合实力,锻造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管理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80384700。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