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共治,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

融合共治,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

前不久,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人民法院西阳法庭法官张敏在调解一起邻里纠纷时,引用“六尺巷”的故事劝说双方息事宁人、达成和解。

当事人王某与韩某是几十年的邻居,因翻盖房屋,二人发生争执,韩某一怒之下将王某后院墙砸了一个窟窿。作为诉源治理机制驻村法官的张敏了解情况后,联系村委会、司法所、派出所组成调解小组,通过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这是咸阳市探索诉源治理模式化解基层矛盾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咸阳市探索推行基层党建链、群众兴趣链、司法保障链、社会文明链、创新服务链“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模式,将其作为党委政府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性创新。

咸阳市成立诉源治理临时党委,把党支部建在法律服务站、党小组设在法律服务窗口,由驻村(社区)法官担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乡镇(街道)法律服务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把党建工作内嵌在诉源治理主线上,积极架构“集约高效、多元共治、智慧精准、整体推进”的诉源治理新格局。

通过将市县两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诉调对接中心数据整合共享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法律服务站和法官工作室,搭建起覆盖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4级基层诉源治理平台,着力破解基层法院“案多人少”“案结事未了”和基层纠纷“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等难题。

法官提前介入,有助于防患于未然。咸阳市发挥各级法院在诉源治理过程中的推动、规范、指引、评价和保障作用,推进“一村一法官”全覆盖,建设各级法官服务平台,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元素”。淳化县的刘法官有空就往自己包联的润镇跑。“这叫上门‘巡诊’,跑一跑就能发现一些矛盾苗头,然后集中开展法治宣讲,力争一次性解决。”刘法官说,如今润镇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风尚已深入人心。

为解决法官覆盖不足的问题,咸阳市完善相关制度,选聘33名专职调解员、26名律师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同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力求村村都有专业纠纷调处人员。

咸阳市还通过将法律知识、法治故事、典型案例与社区秦腔表演、书法笔会、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实施传统塑“法”,帮助村(居)民提炼家风家训,引导群众在传承优良家风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三原县安乐镇蔡王村将村里流传下来的优良家规家训进行整理,建成全省首家村级家乡家规家训展馆。村支书胥树勤说:“2018年以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诉讼案件。法院的法官教会了我们学法守法用法,用法治文化塑造蔡王村的文明乡风。”

为了让群众更便捷,咸阳市研发“咸阳法治e平台”,将在线调解、仲裁、公证、司法确认、诉调对接、执行申请等多重功能整合兼容于一体,用科技把公平正义送到群众身边,在诉源治理中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自实施诉源治理以来,截至目前,咸阳市共化解矛盾纠纷3.9万件,诉前和诉讼调解成功率达到58.7%、同比上升22.4%,民转刑案件同比下降6.4%,失信被执行人比率下降5.01%。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止于发端,在咸阳市已成为常态。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