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党建

【学党史】百年党史看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从一盘散沙到中华民族共同体

报告人:孙英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简 介:通过党史学习,深感党的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凝聚力量的历程。这个力量磅礴巨大,推动着我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功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尤其是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缔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英从百年党史的四个阶段,阐述中国共产党不断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程。
总播放:453698
发布时间:2021-05-17 10:51
  • 中国共产党在救国大业中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在救国大业中,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将民族工作作为革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强大的民族平等的政策执行力,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统一的革命力量、革命共同体,共同奋斗,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真正举起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旗帜的政党。[文稿][课件]

  • 中国共产党在兴国大业中发挥凝聚作用,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真正实现了民族平等、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提升了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国家责任意识、国家认同意识,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另外,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的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对“大一统”下“因俗而治”政治传统的自觉超越。[文稿][课件]

  • 中国共产党在富国大业中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文化成就,有力地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基础。同时,党对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也逐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有了进一步的科学认识。[文稿][课件]

  • 中国共产党在强国大业中发挥凝聚作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获得巨大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对于民族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为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团结好各民族提供了行动指南。[文稿][课件]

     

    孙-专家

    孙英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一百年前,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就是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和领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通过党史学习,深感党的百年非凡奋斗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凝聚力量的历程。这个力量磅礴巨大,推动我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功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尤其是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缔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我们可以从党的百年历史中学习领悟到,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凝聚力在民族工作中的作用,推动完成了这一伟大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先后召开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宪法序言第七和第十自然段增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这是“中华民族”首次写入宪法,从根本法的高度确立了56个民族的宪法地位,为中华民族认同、各民族自我认同和各民族相互认同提供了宪法依据和基础。要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我们可以从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有了“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这个强大的凝聚力量,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将维护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作为革命的出发点,来源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而这个初心和使命又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贯穿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具体表现为坚定的领导力、理想的感召力、使命的推动力、理论的引领力、情感的向心力、政策的执行力和制度的保障力。这些力量以党的领导力为统领,互相激发、互相支撑、互相叠加,在党的民族工作中形成了强大凝聚力,推动缔结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面,我从百年党史的四个阶段来分析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

    一、救国大业:中国共产党把各族人民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救国大业中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北京、上海、天津、长沙、济南等地的少数民族先进青年与汉族先进青年一起踊跃参加了这场爱国运动,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感召下,在运动中迅速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此,我列出了长长的一串名单,缅怀他们,向他们致敬!其中一些人,大家在看《觉醒年代》电视剧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其中,杰出的少数民族代表人物有邓恩铭(水族,1920年与王尽美一起创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共一大十三名代表之一,后任中共青岛市委第一任书记,山东省委书记等职)、马骏(回族,1921年入党,是东北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王俊(满族,1921年入党)、刘清扬(女,回族,1921年入党,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著名先驱者)、赵世炎(土家族,1921年入党,是旅法中共早期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张伯简(白族,1921年加入法国共产党,次年转入中共)、向警予(女,土家族,1922年入党,是中共第一位女党代表、第一位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部长,被毛泽东称为“她是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荣耀先(蒙古族,1923年入党)、韩乐然(朝鲜族,1923年入党)、龙大道(侗族,1923年入党,是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郭隆真(女,回族,1923年在法国入党)、吉雅泰(蒙古族,1925年入党)、多松年(蒙古族,1925年入党),李裕智(蒙古族,1925年入党),乌兰夫(蒙古族,1925年入党),韦拔群(壮族,1926年入党)。这些少数民族早期共产党员都是赤诚的爱国者、伟大的民族卫士,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接受马克思主义,决心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在党的领导下,在各地开展早期工农运动,在“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斗争中冲锋陷阵,为掀起大革命的高潮做出了重要贡献。

    具体来看,马骏在大革命失败后奉调回国,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于1927年12月被捕,1928年2月牺牲。向警予于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的出卖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被敌人杀害。邓恩铭于1928年12月在济南被捕入狱,1931年4月5日英勇就义。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代理书记赵世炎坚定表示:“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没有战斗就没有了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被捕后,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共产党必将取得胜利。”他们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的牺牲转化为更加巨大的感召力,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革命的洪流中。这就是在革命征程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种力量的激荡与叠加。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