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回应时代之需,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文化建设宝贵经验。

文化建设是我们党夺取巩固政权的重要武器和法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先进文化凝聚民心,以理论创新指导文化实践,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方向,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形成了宝贵经验。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的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精神旗帜。当时,党内许多同志由于文化基础薄弱,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意识中还存在非无产阶级因素,因而,坚持在党内开展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成为党的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尤其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等促进全党思想高度统一,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有了空前提高。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4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宣传工作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方法,用人民的语言,很有说服力地去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情况的统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面对复杂的思想领域斗争,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全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来建设社会主义,党内必须在思想领域内既反“左”又反右。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21世纪初,面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与尖锐性,胡锦涛同志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指导和部署,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提出来,从制度层面筑牢了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加强党的领导是确保文化建设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

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加强党的文化建设,不仅是我们党战胜敌人、夺取政权的思想武器,也是实现党和国家稳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就把文化建设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在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为民情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红色革命文化,成为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崭新的国家政权中积极探索文化建设之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56年11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文化和科学”的发展目标,之后又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建设方针方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赋予文化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五大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明确为党的“三位一体”的布局;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从制度层面将“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纳入治国理政布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始终坚持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不仅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而且在文化上积极为民众服务。为改变文化极其落后的局面,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苏维埃根据地、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区,在干部中开办党校及各种培训机构,在农村开办小学、夜校、冬学、识字班,创办报纸,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提升民主意识和社会觉悟。

新中国成立后,党明确文化建设以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宗旨,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人民文化、人民文艺、人民教育,不断建立和改善文化设施,推进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当时,很多文艺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深入生活,创作了一大批表现人民群众改天换地创举的艺术精品。党和政府注重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开展文化建设,如在内蒙古建立了“乌兰牧骑”红色文化工作队,丰富了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明确了文艺工作者要对人民负责。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要,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胡锦涛同志强调,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核心,鲜明地指出了文化建设要服务于人民的价值目标。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性,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积极推进社会文化活动,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百年来我们党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思想,最大化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价值目标。

回应时代之需是党的文化建设使命

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结合时代要求,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不断提出党的文化建设主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领导者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我们的任务主要地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任务就是改造旧文化、建设新文化,积极开展了以扫盲为着力点的文化普及和社会主义教育,完成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使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文化建设使命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

百年历程中,党始终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始终如一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在夺取政权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在各个历史阶段不断加强自我革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持续推进党的自身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确保我们党始终是中国人民事业的领导者。

我们党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人类创造的优秀制度文明成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中华文化同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得到启迪,获得定力。

作者:孙秀玲(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