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提要

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具有目标和手段的统一性,具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绿色发展需要低碳发展,低碳发展支撑绿色发展。只有坚持低碳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要以低碳发展为前提和先导。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我国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表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目标,描绘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蓝图。为实现这个新目标和新蓝图,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与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切实守住自然生态安全防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现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从而全面开启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1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发展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限制的条件下,通过先进理念和合理机制,形成经济社会繁荣稳定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发展范式。低碳发展是指通过降低甚至不消费高碳能源,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建筑,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具有目标和手段的统一性,具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绿色发展需要低碳发展,低碳发展支撑绿色发展。只有坚持低碳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要以低碳发展为前提和先导。绿色低碳发展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时时相连、休戚与共,所以建设生态文明是国际社会共同的使命与担当。在绿色低碳发展这个全人类社会共同课题面前,个体、民族和国家都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意味着将提供满足人民需要的更多绿色产品和更好绿色服务,可以让生产安全有保障、使消费更放心更健康。

2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改善环境质量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要求,改善环境质量也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不仅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而且也是衡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主要考核要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内在要求绿色低碳发展。研究表明,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环境的本色、环保的象征,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它不仅预示着拥有清新、希望、生命与和平的社会环境,而且也意味着拥有舒适、美丽、青春和生机的生活环境。所以要大力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崇尚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制度框架。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没有改善资源环境质量问题引起的,是资源过度性开发、粗放型利用、奢侈性消费造成的。事实表明,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环境优化和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和本质。现实表明,环境优美、生态文明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最便捷的社会福利,影响着每个个体的高质量幸福生活的实现,影响着每个个体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优美生态环境本身就蕴藏着绿色经济。为此我们要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答好生态责任“必考题”,夯实环保考核“硬约束”,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真正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对“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3

充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实践经验表明,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就是要求科学处理好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际上,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来看是有机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决不能有一遇困难就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想法,甚至产生突破生态文明底线等胆大妄为的行为。

要通过坚持绿色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文明系统建设发展开启环保新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我们要加大对水、气、土壤等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防范的力度,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的现实问题,打好污染防治与修复的攻坚战;加快推进建设美丽中国的步伐,使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采取多项举措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不断优化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切实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4

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在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上。人类之所以出现生态环境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绿色发展是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使人类活动适应环境的发展与变化,以便形成与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期待,这就离不开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

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意味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要保障当代人的幸福生活,也要考虑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的根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路,要大力节约并集约利用各种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方法的根本转变,加强多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的节约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的消耗强度,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连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杜绝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切实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和绿色节约型机关等节约资源的一系列实践行动。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资源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资源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量在世界上都是不容乐观的。所以我们只有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坚持并做到“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实施国家节约行动,建立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各类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不断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我国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纲要》明确指出,我们要“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全国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实践表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它要求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监督考核机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扛起责任,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我们要切实加强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大规模利用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削减高碳能源的利用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能源利用方式降低碳排放强度,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历经四十多年波澜壮阔发展的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许多发展奇迹。如今,深圳成为肩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使命的“多重国家战略交汇之地”,迎来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对于未来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碳达峰迈出坚实步伐,大气、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PM2.5年均浓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以上,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

中国已全面确立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定调了国家级绿色发展战略,这个时间是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的,实现起来压力可想而知,但意义极其重大。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碳达峰实施路径,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只有全面落实和践行绿色发展观,才能创造出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丰硕成果;只有坚持绿色环境人人共建,才能实现绿色产品人人共享。在全面开启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中,我们必将继续以绿色发展引领美丽深圳建设。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只要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养成一起呵护生态环境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打好深圳蓝天保卫战,使深圳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越来越多,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开启环保新模式,就一定会使“千园之城”行稳致远,让“花园城市”成为常态,使全体深圳人全面享受“深圳蓝”“深圳绿”的生态福利,那样“推窗见绿,开门见园”就会真正在深圳得到全面实现。

(仇小敏,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东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