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葛新权: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的营商环境(2)

(三)扩大就业

追溯收入分配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源头是就业问题。收入来自就业,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归根到底是解决就业问题。要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通过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社会就业接纳度,推动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水平。

因此,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挥积极的扩大就业政策与措施,挖掘就业潜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现合理充分就业。

第一,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如: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加班,遇特殊情况依法有度加班。一方面,减轻个人、家庭与社会压力,有利于安全稳定;另一方面,减轻在岗人员的劳动强度与个体压力,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还有利于缓解人均资源短缺的社会压力,拉动需求,增加消费。

第二,平衡增加就业与增加收入的关系。从总体看,既要增加就业总数,又要增加总收入,这种两全其美的事很难做到,在资源有限,尤其人均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更难。选择依靠创新,提高质量与竞争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冲增加就业的成本。增加就业岗位数量,且总收入增加,既能缓解人均资源短缺的现实问题,又能改善加班造成的就业与收入两极分化现象,解决一部分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但反之,如果短期创新不足,就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市场主体各方共同分担社会责任。在就业压力成为社会问题时,我们每个人,尤其在岗的人都应扛起责任。从长期来看,创新,尤其实体经济创新是根本。

第三,改革用工制度。落实一视同仁的合同工制。彻底改变体制外、编制外人员多,承担工作多、重、累、苦,但收入待遇低,没有升迁通道;体制内、编制内人员少,承担工作清闲、享受,但收入待遇高,升迁通道完善的现状。以此促进每一位员工心理平衡,实现平等管理,既有利于和谐,又有利于创新,并且增加就业。

第四,灵活就业。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为灵活就业提供了方向和政策支持。如会计审计业务等具有季节性的行业采取灵活就业的方式。尤其在相关福利制度及政策上保证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家庭权益,支持女性灵活就业或半就业。尤其要拒绝带病工作,带病工作不仅伤害自己与家庭,对用人单位也存在一定的伤害,但需要在制度与政策上提供保障。这是和谐社会对待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态度的底线和红线。

第五,拓宽其他直接增加与间接增加就业的方式。如加大食品、医疗卫生、环保监管以及诸如医疗、养老、养生、中小学生看护等社区公共服务,以增加就业。

此外,科技进步不仅带来了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的减少,同时也带来了新业务、新业态、新产业、新经济的间接就业,尤其是数字技术及其产业化。又如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市场监管,打击非法社会组织,评估机构及其业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就业指导等知识服务业,为实体经济提供货真价实的服务,以增加就业。

(四)新技术、新产品创新

从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如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产品品种和质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市场需求来看,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从而引领和满足创新新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根本。因此,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是实现双循环的基础。重要的是,创新也是解决人均资源少和人口数量下降等现实问题的选择。

实体经济产品创新,创造了真实的价值和社会财富。虚拟经济产品创新,创造了虚拟的价值,并通过为实体经济产品创新提供知识服务,共同创造真实价值,参与价值分配。

实体经济创新产品分两类。一是直接用于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消费的产品。二是为了生产直接用于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消费的产品的制造工具,包括机器设备等。而这两类产品创新都需要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产品创新。

企业成长对实现充分就业十分重要,进而产品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源泉,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尤其实体经济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是一个创造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品质与品牌价值的全过程,对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解决内需不足的重要途径。

在就业与收入不变的前提下,怎么能够实现从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时间,到增加休闲时间、增加消费、拉动内需,尤其满足高收入群体的需求?唯有依靠创新,从0到1的技术创新决定了工艺流程、管理方式与产品创新,有利于实现提高质量,提高品质、品牌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产品创新不仅满足高收入群体有效的特殊需求,也能满足低收入群体提高消费层次和品质的需求。

另一方面,产品创新不但有利于企业在制度管理、运行机制、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还有利于营造企业文化。通过价格机制,产品创新更有利于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它与竞争、风险、供求等密切相关。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通过协调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因素,充分发挥在市场机制中的关键作用。

但是,实际上因市场信息不对称或利用独占的供求信息,市场经济的作用会变得异常甚至失灵,出现谋取暴利等现象,此时不利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创新形式的开展。只有依靠技术创新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的技术溢价,才有利于企业提升真实持续的竞争力。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数字技术、数字化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过去靠信息不对称,尤其供求等信息不对称取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唯有靠技术,进而靠人才。

创新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更需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因此创新土壤、创新文化、创新环境以及创新评价都非常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评价中,相比创新结果更应关注创新过程,包括创新态度。因为创新结果是创新过程的自然产物,“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就是这个道理。好的结果一定有好的过程,正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然,好的过程未必一定有好的结果,需要宽容对待创新结果,尤其宽容对待创新失败。

因此,对于创新的评价应侧重过程,兼顾结果。尤其是在创新过程中,金融创新以及提升金融科技水平,都需要围绕并支持、服务于实体经济创新,这是十分重要的原则。知识服务产品,是虚拟产品的本质特征。虚拟产品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落在满足实体产品创新的研发需求上。

生产实体产品的主体为实体经济企业,而生产虚拟产品的主体是除虚拟经济企业外,所有宏观、中观和社会层面以及服务于实体经济企业的金融、保险等服务性的政府部门、机构、区域与产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机构或单位。它们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诸如法律、制度、政策、规则、文化等知识服务及营商环境。

当然,实体经济企业自身的内部文化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因此营商环境既服务于实体经济创新,还有利于虚拟经济创新以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范璧萱(实习)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