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是最好的教科书,可以从中获得理解过去、指导现在、开创未来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就要求我们以党史为镜,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从学习和借鉴党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创新思维、推动自我革命,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从学习和借鉴党的不懈奋斗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聂荣臻元帅曾指出:“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以党史为镜,就要认识和学习党在不懈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探究的历史规律、积累的宝贵经验,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进而坚定信仰信念、明确前进方向、凝练实践智慧,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不懈奋斗铸就伟大精神,从传承和弘扬伟大精神中坚定信仰信念。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备跨越时空、永不过时的特质,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越是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就越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就越是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信仰信念。方志敏在牺牲之际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刘仁堪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用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雷锋用自身行动诠释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和进取的锐气。个体生命虽然有限,但个体生命所铸造的崇高精神却是一个永恒的定格,升华为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精神上站得住、立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勇立潮头。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到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新时代北斗精神,等等。认真学习伟大精神,深入研究精神背景,仔细感悟精神力量,就能理解中国革命为什么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走向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走向辉煌,就能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我们要以党史为镜,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成为百折不挠、终生不悔的马克思主义战士。

不懈奋斗探究历史规律,从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明确前进方向。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要学会从党的不懈奋斗史中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发展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明确前进方向,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始终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历史规律,并根据客观规律明确社会发展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认识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带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而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借鉴党的历史,就要学习如何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坚定“四个自信”,走好中国道路。

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顺应世界大势,正确处理好内外关系,明确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必须确保在世界大势的变动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指出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历史转折时期,党中央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历史判断,顺应时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才有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启。如今,我们要从党史中学习党判断、顺应世界大势的能力和本领,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时代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不懈奋斗积累宝贵经验,从总结和吸取宝贵经验中凝练实践智慧。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却蕴含着走向未来的宝贵经验。学习和借鉴党史中的历史经验,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托,才能真正总结出合乎历史事实、反映历史规律的正确经验,才能对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真正起到启示和借鉴作用。正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革命实际、总结历史经验,成功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是从总结和吸取宝贵经验中凝练实践智慧的鲜明事例,需要在学习中加以掌握。

学习和借鉴党史中的历史经验,还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把总结经验、运用实际、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学习和掌握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积累的宝贵经验,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镜的目的在于服务现实、解决问题。以党史为镜,就要善于从历史演变中获取应对现实的智慧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制胜法宝,更好地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要想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就要总结好、学习好、运用好党在不懈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从学习和借鉴党的理论探索史中传承创新思维

党的历史,也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以党史为镜,就要认识和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性与开创性,把握其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传承和弘扬党的创新思维,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谈到传承创新,就会令人想到“红船精神”,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我们党正是凭着首创精神,不仅回答了中华民族往哪里去的历史之问,也以自身的伟大实践丰富了人类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的制度方案,将当代中国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方位,焕发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理论探索一脉相承,从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感悟真理和实践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纲领和行动指南,坚持用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现实、指导实践、推动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唯物史观,到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世界的唯物辩证法,再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和基本矛盾的政治经济学说;从站在人民立场上力求解放全人类,到坚持实践的观点指导改变世界,再到跟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性,在当下依然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失业问题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这些社会现实表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学习和借鉴党的理论探索史,首先要认识和把握党在探索过程中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理论创新与时俱进,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传承开拓创新精神。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随着时代向前发展,社会实践随之产生新的变化,既需要新思想、新理论的指导,又为新思想、新理论的出现奠定了现实基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而诞生的思想结晶,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以党史为镜,就要从党的理论创新史中学习和借鉴党是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传承好党的开拓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只有立足社会实践,才能实现理论的创新发展,进而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后,毛泽东同志立足中国的社会实际和革命形势,开创性地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创新思想,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探索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党的理论创新史告诉我们,只有立足社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促进理论的与时俱进,保持其蓬勃生机和发展动力。深入学习和借鉴党的理论探索史,就能认识到实践对于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思维,更加积极地传承党的开拓创新精神,在新时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在传承党的创新思维中增强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用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思想,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和人民的需求,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党史学习中需要学习贯彻的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构成了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以党史为镜,首先要增强政治自觉,把历史学习和理论学习统一起来,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其次要增强理论自觉,立足新时代新的社会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现有理论的科学指导,更需要在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进入新时代后,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新的时代课题、完成新的时代任务,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指导,努力实现与当代中国实践相一致的新的理论发展。

从学习和借鉴党的自身建设史中推动自我革命

党的历史,也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挑战和考验的历史。以党史为镜,就要着眼于党的建设的初心使命、根本性建设、历史与现实,在学习和借鉴党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决定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实行战略转移,即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以“赶考”的心态,直面执政后的地位和贪图安逸、脱离群众、腐化变质的危险。

着眼于党的建设的初心使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与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并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突出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回顾党的自身建设史,就要清晰地把握人民至上、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的党的建设宗旨主线。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所指出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发展壮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宣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个政党,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新时代学习和借鉴党的历史,就要在总结党的自身建设史中把握党的初心使命,领会党的性质宗旨,在推进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

着眼于根本性建设,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政党在本质上是由一定阶级领导的、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有着特定的政治目标、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政治准则。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第一位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基,是最为重要的根本性建设。只有加强政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保证党的政治目标一致、政治路线准确、政治理念坚定,才能将全党的思想意志高度统一起来,为实现党的政治纲领不懈奋斗。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

加强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的目的在于统一全党的思想意志、凝聚全党的智慧力量,为实现党的理想信念和纲领目标而共同奋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学习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真正统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学习和借鉴党的自我建设史,就要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到政治建设在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中的作用,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前进。

着眼于历史与现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矛盾的突出表现。作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善于倾听时代的声音,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而要解决好现实问题,就离不开历史中蕴含的经验智慧。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从党的自身建设史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在进行自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从来不曾脱离对解决现实问题的关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贫穷落后局面,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了解决这样的现实问题,就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坚强有力的政党作为领导核心。对此,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将这样的建设称为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这就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最初由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认识和要求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如今,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所应对的复杂局势、面临的风险考验、需要的能力水平都是前所未有的,必须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实现自身跨越。把历史作为镜子,就是要总结过去、关照现在、指引未来,首要目的就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因此,要从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着眼于历史与现实的契合,不断从中提炼出自我革命的方法、智慧与勇气,以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精神锤炼自我,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注:本文系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高校示范马院和团队建设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9JDSZK03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