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的理论意蕴及实践提升方略

国之重器的理论意蕴及实践提升方略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国之重器是决定一个国家生存和自主发展的核心人才、关键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及其生产研发载体的总和。国之重器以重大装备为直接表现,以关键技术、核心人才作为推动力量,以生产研发载体为基础平台。重大装备、关键技术、核心人才和生产研发载体四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概念的源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对国之重器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国之重器借鉴世界各国历史经验,实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创新发展。国之重器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理论发展的新成果。以历史、现实、未来为经,以理论、实践、价值为纬,深刻认识国之重器的来源是打造国之重器、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前提。

国之重器是对世界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重大装备保障了国家国防安全,是国之重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消长事实上就是依托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在重大装备领域取得进展,进而推动竞争格局变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多次凭借其在核武器领域的优势地位,对我国进行核讹诈。面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毛泽东一方面强调“美国的原子讹诈,是吓不倒中国的”,另一方面提出要坚决发展原子武器,掌握重大装备,保障国家安全。“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大大提高了慑战能力,也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关键技术在各国的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纵观历次科技革命,各国间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在关键技术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成功地强化了在国际经济秩序当中的主导地位。可以说,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强国的崛起过程就是以关键技术作为支撑,推动自身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进而在世界分工格局当中占据有利位置的过程。

国之重器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重大装备是中国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从根本上实现民族独立,毛泽东作出了发展原子弹等核武器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可见,装备制造业的改革创新始终是中国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保障。

关键技术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途径。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与中华民族攀登世界高峰的实践一脉相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关键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对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投入力度,将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关键技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劲支撑。

关键技术的掌控在于保有相关领域的核心人才,而核心人才是推进科技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力量。2019年10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条件出发谋划发展指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核心人才是国之重器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在现代化大潮中得以振兴的共同经验。

国之重器的现实意义

以重大装备为输出成果、以关键技术为坚实基础、以核心人才为推动力量的国之重器,是应对外部竞争与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支撑力量,是新发展理念的内部支撑,也是为国内大循环疏通梗阻的推动力量,对于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国之重器是统筹安全和发展的支撑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工作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集重大装备、关键技术、核心人才和生产研发载体于一体的国之重器,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

国之重器是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国家战略威慑能力的重要支撑。当今的国际社会,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获得了飞速的发展,逐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必然对原本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带来新的变量,也势必导致美国对我国的打压,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只有将国之重器作为系统性整体的发展力量,通过国之重器的发展,带动重大装备与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实现核心人才的坚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科研实力和国防实力,实现我国的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国之重器是新发展理念的动力支撑。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关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国之重器是创新理念的重要实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需要国之重器提供保障与支撑。

国之重器是为国内大循环疏通梗阻的推动力量。国之重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国内大循环梗阻的有效动力。一方面,国之重器大规模国防科技创新成就在民用领域的延伸发展,能够将生产领域的生产资料、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释放出闲置生产要素的巨大经济潜力,提高要素领域梗阻的疏通速度与质量,进而有利于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便于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稳定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正如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所说:“推动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科技创新是关键。”国之重器中尖端技术与高端设备在民用领域的发展,有利于带来新产品、新产业的培育,有利于为相关资本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壮大发展的新动能,从源头上化解落后产能过剩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质量。总的来说,国之重器在国防军事领域的大规模科技创新成就通过军民一体化战略在民用领域不断延伸,可以为国民经济带来新产品、形成新产业、创造新供给、引发新需求、从而推动供给体系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新发展格局疏通梗阻。

国之重器的实践提升方略

打造更多国之重器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实现国之重器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全面发展,要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将落实政策不断细化,根据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对政策进行动态化调整;要破除阻碍创新发展机制体制障碍,对科研管理机制与政策落实效果监督评估机制加以改革与创新。

打造国之重器要强化战略指引。实现国之重器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战略对人才的指引作用,让核心人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将报国情怀谱写在不断取得科研创新和打造国之重器的成绩中。

打造国之重器要细化落实政策。政策的关键在于落实,行之有效的落实政策是推动国之重器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形成对各创新活动参与主体的创新研发与实践活动的兜底保障,鼓励企业、高校、高水平研究团队主动对接“十四五”国之重器发展规划,在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转型升级领域开展新技术创新。

打造国之重器要优化政策调整的动态性。政策的制定要“久久为功”,切忌“毕其功于一役”。政策的制定是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一方面,政策的制定到政策的落实与成效的展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也会展现出新挑战与新机遇。针对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政策调整与更新,最终实现政策调整动态性的优化与平衡。

打造国之重器要深化科研管理机制。第一,深化科研管理机制,要务在于要改革科技创新组织形式和攻关方式。要加强科技交叉融合,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第二,深化科研管理机制,在于优化科研管理流程和服务内容。要增加支撑重大关键技术科研创新的制度供给,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突出贡献和创新能力的科研评价制度。第三,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支撑在于完善科研成果激励制度。通过激励制度的完善与更新,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与基础研究人才的创造性与积极性,筑牢科研创新繁荣根基。

打造国之重器要量化评估机制。一方面,通过对政策的落实力度、落实速度、落实质量等指标在内的评估机制的量化,有利于精准全面地收集政策落实的相关信息,准确系统地了解政策落实的实际情况,为政策的动态调整与目标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评估机制的量化也能更好地实现对国之重器发展各环节、各参与主体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国之重器的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

集重大装备、关键技术、核心人才和生产研发平台等内容于一体的国之重器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国之重器源于对历史经验的借鉴与总结,并在世界主要工业强国兴衰罔替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以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之重器在应对外部竞争与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国之重器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来源与保障,是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关键期,要对国之重器的实践方略进行强化、细化、优化、深化、量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作者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打造‘国之重器’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556)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新起点上哈工大打造‘国之重器’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HIT.HSS.HXJS2020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牛振喜:《各国军民融合的历程及我国军民融合的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23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